
村民在搬运国网电力捐赠的电器。 11月11日,凉山州布拖县补洛乡收到了从南京发来的满满一货车“双11快递”。乡长海来友兵指挥10多位村民,将这132台洗衣机、电视机从车上搬下来,整齐地码放在乡政府院里。 “我们补洛乡有6个村,1701户人。”补洛乡80后乡长,土生土长的凉山小伙海来友兵见证了当地的脱贫新变化,目前他所在乡的贫困村都已达到脱贫标准,“大伙儿的精神和生活质量还要进一步的提高。” 海来友兵介绍,除了以购代捐的方式解决村民农产品销路外,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白鹤滩水电站送出工程(施工包2)施工项目部、国网咨询分公司业主项目部和国网布拖县供电公司这次还给村民们带来一批新电器,“电视可以帮助村民了解外界,洗衣机可以提高卫生和生活质量。” 聊起藏身大山中的补洛村是如何脱贫时,海来友兵说,还得从带有煤油味的羊肉说起…… 记忆里的羊肉有煤油味 “我读小学时,印象特别深的是父亲从亲戚家带回来刚杀不久的羊肉,吃着总有一股煤油味。”站在乡政府门口,海来友兵回忆,后来他才知道肉里有煤油味是啥原因,“那时村里还没通电,村民家都靠煤油灯照明,晚上煮肉要看清锅里的情况,就把煤油灯放低一些,一不注意油就漏到锅里,吃到的肉就有股煤油味。” 因为没电、没路,村子跟外界联系很少。“这也是很多村子致贫、发展不了产业的主要原因。”2018年5月,海来友兵回到布拖县,在补洛乡担任乡长,带领村民们寻找一条特色脱贫路。 通电通路,脱贫有了信心 “刚来补洛乡时,看到山上一条接一条的输电线路和铁塔,心里就有了信心。”海来友兵说,刚到乡里时,补洛乡有两个村急需脱贫,加上4个村还没达到脱贫标准,加起来就有6个村的脱贫任务压在身上。”当时,很多村民对他这个年轻乡长的能力还不认可,“走访调查后,觉得首先要解决的是村民的住房问题,以及用电的保障。” 在积极为村民解决住房问题后,当地供电公司对补洛乡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电灯亮了起来,各种家用电器可以同时用了。”海来友兵说,有了电力保障,村民的种养殖业也发展起来,加上村里的道路增加,“带动了产业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这两年来大家对脱贫越来越有了信心。” 脱贫后要走乡村振兴路 “电通了,小时候散发煤油味的羊肉没了,村里的电灯亮了,电器也运转起来了。我知道电对脱贫的重要。”海来友兵说,有了电,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跟外界联系,可以看到大山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这次的捐赠,我们是一起讨论过的,最终决定给村民送去电视和洗衣机。” 据了解,此次国网四川电力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白鹤滩水电站送出工程(施工包2)施工项目部、国网咨询分公司业主项目部和国网布拖县供电公司将首批132台电器送到乡政府,乡政府根据统计和需求再送到132户家庭,“让老乡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增长见识。有了洗衣机,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卫生和生活质量。” “除了给村民带去电器外,我们还将为老乡们的农产品寻找销路。”白鹤滩水电站送出工程(施工包2)施工项目部执行项目经理邹忠旋说,他们在当地开展工程建设,长期与村民打交道,也了解村里主要产业还是种、养殖业。接下来会通过以购代捐的方式,直接购买并帮助村民的牛羊肉、土豆等农产品寻找更多销路,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据了解,补洛乡今年的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人均收入也在稳步增长,还开展了花椒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达到了稳定脱贫的标准。“今年带领村民脱贫,明年计划乡村振兴。”海来友兵说,整体提高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状态,让一个崭新的补洛乡呈现在大伙儿面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力 凉山摄影报道 原标题:凉山80后乡长聊脱贫:要从告别煤油味的羊肉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