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李举涛 摄影报道)去年,宜宾市长宁县成功摘得“天府旅游名县”殊荣,成为全省首批、川南地区唯一“天府旅游名县”。时隔一年,9月8日,记者探访发现,立“竹”发展,长宁文旅焕发新颜,“天府旅游名县”的金字招牌已越擦越亮。
“长宁创建为天府旅游名县后,一刻也没有停止脚步,反而加大了旅游投入力度。”长宁县委副书记陈胜军介绍,一年来,长宁实施旅游项目50个,完成投资88.6亿元。同时,坚定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做好竹文章,今年成功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绿意盎然的蜀南竹海景区,一系列提升改造项目正加紧进行。自去年宜宾决定成立“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以来,蜀南竹海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从观光游到体验游、度假游实现跨越式发展。
围绕观竹景、赏竹文、品竹食、喝竹酒、穿竹衣、跳竹舞、舞竹龙、居竹屋,长宁着力打造旅游新产品,推进文旅、农旅、竹旅、工旅、康旅等新业态发展。据悉,自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以来,长宁县新增中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森林康养基地等国家级文旅品牌6项,省级文旅品牌11项;形成了竹文化为IP,竹文化+红色文化、洪谟文化、研学文化、民俗文化、酒文化、盐文化 “1+6”互融发展体系。 依托“竹”这一靓丽名片,长宁文旅发展大放异彩。2019年,长宁接待游客1201.78万人次、旅游收入142.10亿元,分别增长22.16%、14.78%;今年1—8月,接待游客626.82万人次、旅游收入65.10亿元。 陈胜军表示,接下来,长宁县将瞄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三大目标”,继续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靓三产,实现竹生态资源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整体提升旅游品质、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鲜活的长宁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