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城霖 吴晓铃 樊邦平 “加上这笔钱,今年有80万元了!”8月4日,开江县讲治镇程家沟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电商站内,驻村第一书记余彦波正在梳理订单。 程家沟村位于高寒山区,西面是宝石湖,北边、南边、东边是高山。因交通不便,村民的农产品、牲畜很难卖出去,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在好多村民眼里,程家沟村既是一座“孤岛村”,也是一个“空壳村”。 脱贫攻坚以来,程家沟村道路通了,环境美了,村集体经济也发展壮大起来了。原来的“孤岛村”如今成了“致富村”。 过去 无公路、网络,不少村民常年在外 “无公路、无产业,不通网络。看电视用‘天锅儿’,对外面的新鲜事物后知后觉。”程家沟村村支书童德顺用4个字形容村里过去的状况——与世隔绝。 村民王家兰也对村里的旧面貌印象深刻,“只有坑坑洼洼的茅草路,人坐在摩托车上都要被颠起来;去赶场只能坐船,单边要两三个小时。”王家兰所说的坐船,指的是要靠坐船跨过宝石湖。 尽管挨着水库,但程家沟村吃水用水并不方便。因地势高于水库,程家沟村村民“看得见水,而吃不上水”。“有一年冬旱,村民在小河沟里挖水凼,半夜起来挑水;还有的村民去宝石湖挑水,来回两个钟头。”童德顺说。 过去程家沟村有多穷?数据可以印证:2014年底,该村精准识别贫困户129户399人,贫困发生率19.03%,全村低保户141户157人,三分之二的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 现在 集体经济年收入超百万元 盛夏时节,宝石湖碧波荡漾。原来贫困的程家沟正成为一幅“田园山水画卷”。 “修建宝石新桥,修建公路3.7公路。”童德顺细数村里这几年的变化:通过易地扶贫搬迁,62户搬进新房子;修建山坪塘20口、蓄水池8口,90%的村民用上了自来水。“还开通了农村公交,赶场一两小时打来回,再也不用坐船赶场了。”王家兰说。 路通了,村集体经济也发展起来了。程家沟村种植了高山晚熟稻和菜籽油等作为特色优质农产品;在帮扶单位的扶持下,建立500千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成立开江县程家沟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村集体经济载体,打造“程家沟村”品牌……王家兰说,近两年,她家里每年卖银杏叶的收入有八九万元。 几年来,程家沟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连续3年年收入超百万元,年增幅10%以上。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其中利润50万元。 “有钱才有底气激励村民。”童德顺介绍,在村集体经济使用上,既有普惠政策:已连续4年拿出部分利润给村民分红,今年初拿出15万元,人均分红70元;也有专项扶持:如培育产业致富带头人等。 目前,程家沟村已吸引7人返乡创业,村集体经济以入股形式支持新增青脆李200亩、三红蜜柚100亩、大雅柑100亩、青花椒100亩。“预计进入盛产期后,年分红10万元。”童德顺说。 原标题:一线故事|达州开江县讲治镇程家沟村:“孤岛村”脱贫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