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杨颜铭)步行街和商场逐渐恢复人气,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工地……资阳经济正慢慢走出疫情带来的困境。近日,资阳发改委公布了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成绩单”: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7超4升3高”、全市三次产业大幅回升、民生事业保障有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上半年县域经济竞相发展 今年1—6月,资阳各县(区)规模工业全部实现正增长,各县(区)之间梯度差距逐月缩小;安岳县、乐至县GDP增速高于全市平均,高新区较一季度提升7.6个百分点,雁江区一产业增长1.1%、居全市首位;临空区完成投资42.46亿元,超“双过半”目标4.46亿元,同比增长64.1%。 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7超4升3高” 上半年,7项指标超目标任务。GDP、规模工业、投资、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分别超目标0.3、0.2、0.4、0.7、2.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超目标0.09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目标487人。 4项指标排位上升。GDP增速连续两个季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第9位;规模工业、投资、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2位、3位、3位。 3项指标高于全省。GDP、规模工业、投资分别高于全省0.2、0.9、0.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三次产业大幅回升 农业稳中有进。一产业增长1.0%,较一季度提升4.1个百分点。生猪产能快速恢复,二季度生猪出栏50.6万头、同比增长20.2%。 工业支撑有力。全部工业增长3.3%,较一季度提升3.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5个月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企业稳定增长面达69%。 服务业稳步复苏。三产业下降0.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邮政业务总量、金融存贷款余额等5项支撑性指标高于预期目标。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全市共42户企业实现进出口,较去年同期增加9户,实现进出口总额1.18亿美元,增长47.7%,居全省第3位。 上半年全市民生事业保障有力 今年1—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23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3.1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1%,低于4.1%控制目标;保障69.8万名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城镇、农村居民稳定增收,分别增长3.1%、7.4%,高于一季度2.5、2.9个百分点。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挂钩联动机制,累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6750.49万元,惠及困难群体17.87万余人。 上半年全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1—6月,二产业占比较一季度提升5.3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占二产业比重达29.3%。工业园区集中度达66%,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5.6%;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