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泸州4月7日讯(周超文 何锡银 文/图)因年届七旬,他的动作不够娴熟,手还有些微微发抖,但他一有空就坚持拿起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不到两个小时功夫,一幅幅精美的花鸟虫鱼或人物故事的剪纸作品就完成了。这就是69岁的泸州市江阳区茜草街道唐建国老人给我们展示的绝活,尽管剪纸是唐建国的业余爱好,但他已经整整坚持剪纸40年。  | 唐建国展示“战疫”作品《代购生活物资》 |
坚持剪纸40年 4月6日,笔者来到唐建国家中采访时发现,他家里的墙上挂满了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灵感一来,我就开始剪!”说这话时,唐建国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宛如窗外那绽放的山花。唐建国一边说,一边给笔者做示范。只见他右手握剪刀,左手持红纸,剪刀沿着纸上提前勾勒好的图案上下飞旋。一个多小时后,一幅鲜红的活灵活现的“老鼠”剪纸作品就呈现在眼前。  | “战疫”作品《测体温》 |
唐建国说,剪纸手艺是母亲教给她的。“我从小生活在北京,13岁时跟随父母参加‘三线建设’来到泸州。母亲工作之余,她就经常帮着厂里布置会场用大红纸剪各种会场的喜庆图案,我跟着母亲耳濡目染,从此对剪纸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情怀。”唐建国说,自己业余从事剪纸作品是1980年才开始的。有些剪纸作品,一剪就是一套,因是业余,得剪一两个月。“过去厂里职工结婚的时候,窗户上、门上都要贴上红双喜和剪纸,出嫁的闺女带的嫁妆上也要贴满剪纸。”唐建国说,那时候大家的工资都不高,他们家给工友剪纸也不要钱,都是义务帮忙。 虽然是义务帮忙,但唐建国业余剪纸这一爱好却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已40年。40年来,靠着持之以恒的耐心,唐建国老人的剪纸技艺愈发炉火纯青,而每年也有上百幅剪纸作品问世。 剪红是个功夫活 “我业余从事剪纸40年,剪纸看似简单,但其实是个功夫活。”唐建国说,如果要剪对称图案,就要先把所需纸张正面向里对折,在背面画好图,再用剪刀按图剪下;如果要剪不对称的图案则不用对折,直接在平面纸张上制图剪样。 剪纸,在别人看来是一幅好看的图案,而在唐建国的眼中却是“匠心”的体现。从构思到最后完工,不仅要对文化有一定了解,还要经过构思、采样、修剪、调整等过程,剪得不好要重新去剪。“剪纸含糊不得,要静下心来,不然容易剪坏,剪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喜欢。” 唐建国说,剪纸对纸张也有要求,竹浆纸易碎,木浆纸韧性好才适合制作剪纸作品。 说起创作剪纸作品的具体创作过程,唐建国老人告诉笔者:“简单一点儿的,直接就在纸上勾出来,再用别针别一下,然后就直接剪。有的复杂的就要在废纸上先画一下图,然后剪出,看看,如果不漂亮,还要重新修改,再画,再剪,直到最后满意了,才在红纸上画和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临剪、重剪、画剪这几个过程。有的作品比较复杂,一做要做好几天。“就拿十二生肖的剪纸画来说,我用了好几天的时间。”他不无感慨地说。 唐建国的剪纸作品元素除了花鸟虫鱼和人物,每逢国庆、七一等重大节日或国家重大事件,他都要以剪纸作品来留作纪念。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唐建国就主动到社区当起志愿者,用一幅幅剪纸作品生动形象地记录下了全民抗疫的一幕幕感人瞬间:有医护人员身体被厚厚的防护服包裹的《白衣天使》;全民参与奔赴前线参加抗疫《抗疫有我》;社区志愿者为封闭小区送菜、送米的《志愿者代购物资》……用剪纸作品生动展示全国上下同舟共济、抗击疫情的壮举。唐建国说,小小的“战疫”系列剪纸作品寄托着美好的期盼,希望一切困境都烟消云散,永不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