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镇六堰村易地扶贫安置点一角 后续服务跟上 稳稳当当住新居 金秋竹乡,满眼葱绿,阳光撒向一栋栋造型别致的小洋楼,粉墙红瓦熠熠生辉,房前屋后“微菜园”里小葱、白菜长势喜人,还有338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752平方米的幼儿园,公共活动场所、卫生室、文化室一应俱全……这里是月华镇九银村137户417名易地搬迁贫困群众的新家,也是幸福的起点。 “快进屋来吃午饭”,一阵饭菜香从安置点75岁焦云修老两口的家中飘出,刚从门口“微菜园”中收割回来的白菜十分新鲜,像这种自产自销的“微菜园”每家每户都有0.04亩。 从“山沟沟”搬到“街场口”,要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更要住得稳,用完善的后续服务帮助贫困群众从生活上到思想上的“市民化”过渡。 走进宽敞明亮的九银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映入眼帘。在电商服务中心,新居民们兴致勃勃地学起农村淘宝等网上销售渠道;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耐心地给村民办理业务;农业科技人员声情并茂地向村民讲解香椿栽种管理技术;村民们更是对农家书屋里琳琅满目的书籍爱不释手。 “平时,我们党群服务中心可以帮村民们讲解各种惠民政策、打印证明、代办养老保险等业务。成立的业主委员会负责管理安置点的安全和卫生,还可以协调居民们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九银村安置点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蔡文术告诉笔者。 住进新房是幸福生活的开始,为了让幸福感长久地留在搬迁群众的心中,大竹县搭建起党建引领平台、惠民服务平台、社区治理平台“三大平台”,确保入住居民“稳稳当当住进新居”。 住上了好房子,好风气好习惯也就渐渐兴起了。贫困群众不仅享受到居住环境的改善,文明新风也吹进了这个新家园。 入住安置点里的天星村一组蔡继书感触颇深,“以前,邻居偶尔会为田边地角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搬出来后经常去农民夜校学习要讲文明,现在大家再也不好意思为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争吵。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空了就聚在一起摆摆龙门阵、跳跳坝坝舞,不仅丰富了生活,而且也没得以前那么爱计较了,都是邻里隔壁,哪家有困难帮一把也没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