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当陪练 帮助儿子实现冠军梦 “不仅要让陈刚成为生活自理的人,还要让他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1993年,谢小兰从拼音开始教陈刚,当儿子熟练掌握拼音后,又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的从生活用语开始教。谢小兰的努力没有白费,1994年,陈刚以《一个残疾人的故事》一文拿到了第一笔10块钱的稿费,为谢小兰买了一双手套,这也是谢小兰收到的第一份儿子的礼物。 后来,陈刚对电脑产生了浓厚兴趣,靠着母亲教给他的知识,陈刚用一根手指,耗费四年多时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了近5万字的纪实作品——《绝世好父母》,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005年,陈刚成为省残疾人运动队的一员,从此以后,母亲谢小兰成为了他的陪练。“省上比赛一般是两个月,国家级比赛一般是半年。”谢小兰说,“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多,除去吃饭时间,其余基本都是在练习。”她的任务,就是把陈刚扔出去的球捡回来。多年来,即使生病,谢小兰也从未间断过给儿子陪练的“工作”。 在母亲谢小兰的帮助下,刚刚入队的陈刚在当年的四川省第六届残运会上,勇夺硬地滚球项目个人第一名。2007年5月15日,在昆明举行的全国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上,陈刚夺得了硬地滚球BC3级双人赛、个人赛两枚金牌。 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陈刚享受着鲜花和荣誉。而这背后,却是母亲谢小兰不知疲倦地、不断重复地帮陈刚捡球的身影。 不仅运动成绩突出,陈刚在生活上也渐渐能够更多的为母亲分忧了。“虽然儿子是残疾人,但是他十分孝顺,这让我很高兴。”谢小兰说,当她生病的时候,陈刚会煮饭、端茶倒水、拖地、叠被子,很贴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