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江绿道分布示意图(图由成都市规划局提供) 文化引领 五大文化主题段串联“锦江故事卷轴” 二是文化引领。结合锦江沿线自然、人文、历史资源,通过强化文化展示、丰富文化活动和体验,构建展现天府文化的“锦江故事卷轴”。 全线划分为伏龙开源、古蜀乡愁、千年画卷、创意天府、绿色郊野五大文化主题段。对现状360处文化资源及林盘进行筛选提升,展示水文化、商贸文化、蜀都文化、宗教文化、名家文化、景园文化、非遗及民俗文化、林盘文化等,建立锦江文化展示体系,构建天府文化长廊。 结合“两江抱城”等重点区域的打造,意向性恢复地标古迹、园林景致、民俗节庆,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在合江亭等节点利用灯光秀展示现代时尚文化;结合文化点位及驿站,设置小型博物馆、艺术馆、广场、运动场馆、创客空间、雕塑等,提供文化特色体验。 景观营造 全线建设“9镇240林盘” 三是景观营造。全线景观化、景区化,通过乡村振兴、塑景营园、实现四季有景、全时可游,做强“文、商、旅”融合的景观功能。 全线建设“9镇240林盘”,依托现状资源,结合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打造各具风格的特色镇。改造提升林盘,植入文创基地、高端民宿、商务会议、康体疗养等特色功能,并配置驿站配套设施。 城区和城镇段重点打造节点和公园,郊野段建设大地景观和林盘,串点成片,连片成景,营造“望山、亲水、观田、游林、赏花、渡湿、访古、拾趣、读城”的特色景观,实现“四季有景”。打造“夜跑锦江”、“夜游锦江”、“夜市锦江”、“夜宿锦江”四大夜间娱乐产品,联动夜间经济发展,实现“全时可游”。 绿道为脉 规划240公里主干绿道 四是绿道为脉。规划240公里主干绿道,实现水、岸、绿、景、城有机融合;串联沿线城镇村和特色资源,增加交通便利性,提高生态宜居性。 按照“郊野单侧为主、城区双侧为主”、“郊野骑步分离,城镇因地制宜”的绿道选线和设计原则,采用多种方式打通近百处堵点,实现绿道全线贯通。 全线配置三级驿站。镇区段、郊野段绿道结合城镇、林盘、休憩点等设置,城区段绿道结合特色园、景观节点、轨道站点、商业中心等设置,实现“一公里驿站覆盖”。 构建“高快速路+轨道+公交+慢行”的无缝接驳体系,实现绿道与周边城市道路、公交及慢行网络有效衔接,扩大绿道腹地辐射能力。 产业重构+智慧管理 提供Wi-Fi覆盖 该负责人介绍,五是产业重构。落实“西控”、“中优”、“南拓”空间发展战略,以绿道建设为“引爆点”,串联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产城融合、促进全流域旅游。 锦江绿道形成“一心两翼五段”的产业布局,打造绕城区域内文化旅游圈、上游旅游及生态农业圈、下游体育健康及生态农业圈。面向本地居民、蓉漂人才、国内外游客等不同群体,打造绿道乐动、西蜀古镇、科普研学、蓉城休闲等多种旅游业态,培育“文旅、体旅、农旅”产业融合网。 六是智慧管理。基于智慧云平台、大数据平台等,设置数据中心、开发锦江绿道智慧APP、提供Wi-Fi覆盖、智能停车、路况播报、电子导航、应急报警、多媒体发布等智慧服务。实现智慧灯杆、智慧单车、视频监测全绿道覆盖,以及水质监测、水位流量监测、气象监测全流域覆盖。 此外,四川新闻网记者获悉,在时间节点上,锦江绿道水环境治理将于2017年11月启动,2018年5月前阶段性完成截污工作。绿道建设预计2018年上半年开工,2020年基本完成绿道主干体系建设,拟先期启动北三环至南绕城中心城区范围段;上、下游实施段,按照条件成熟一段实施一段的原则实施。 原标题:乘船感受“锦江故事卷轴” 成都天府绿道锦江绿轴规划披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