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气会现场 相关链接: 美呆了!成都天府绿道锦江绿轴长这样(高清组图)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23日讯(记者 李丹 摄影报道)10月23日,成都市规划局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就《天府绿道锦江绿轴规划》进行通报。据悉,锦江绿道是天府绿道体系中的核心“一轴”,作为区域级绿道,北起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南至双流区黄龙溪古镇南,途径都江堰、郫都、五城区、高新、双流、天府新区10个区(市)县,串联紫坪铺、三道堰、黄龙溪等9个城镇,绿道全长240公里。 
天府绿道区域级绿道结构(图由成都市规划局提供) 积极落实十九大新理念新要求 实现“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通报《天府绿道锦江绿轴规划》,反映了成都市积极落实十九大新理念、新要求的具体工作。据悉,成都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新理念,特别是关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精神,贯彻落实四川省党代会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决策部署,以及成都市党代会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目标要求,“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建设”,“高标准打造天府绿道”。 该负责人介绍,天府绿道覆盖全域,形成“一轴两山三环七道”的总体结构,分为区域级、城市级和社区级。锦江绿道是天府绿道体系中的核心“一轴”,作为区域级绿道,北起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南至双流区黄龙溪古镇南,途径都江堰、郫都、五城区、高新、双流、天府新区10个区(市)县,串联紫坪铺、三道堰、黄龙溪等9个城镇,绿道全长240公里。 锦江绿道规划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流域治理、集中收储、分项建设、公司运营”的原则,遵循“治水、筑景、添绿、畅行、成势”的路径,实现“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到2020年将锦江绿道建设成碧水长流、生机盎然的宜居滨水廊道,构建成都文化凸显、区域经济联动、文商旅有机融合、投入产出动态平衡的活力性、绿色性、持续性生态经济产业轴。 清水立轴 部分河段规划可游船 锦江自古有“成都母亲河”的美誉,是成都平原的生命水脉,沿线山、水、田、林、园生态资源丰富,串联了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城区)、历史文化名镇(黄龙溪镇)等世界级的文化资源。锦江流域辐射全域成都70%的人口,同时串联了城市重要功能区,集聚城市重要公共功能。 在准确把握资源情况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规划按照建设“碧水长流、生机盎然的宜居滨水廊道”的总体目标,通过借鉴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等世界著名河流治理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六大规划策略。 一是清水立轴。锦江河道全线150公里,流域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绿道开发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统筹水生态涵养、灌区治理和沟渠恢复。 严格落实上游水源保护区要求;通过“截污—清淤—补水”的综合手段,结合全市河长制、黑臭水体治理等相关工作,对锦江流域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水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升水环境质量,实现一江四季清水。 治理防洪未达标河段堤岸56公里;优化防洪达标河段堤岸35公里;打造“四游线、七码头”的锦江局部游船系统,丰富水上活动,实现优岸亲水。据悉,按照规划,有望实现游船的河段主要为三道堰、团结镇、百花潭——新南门、东湖公园下游——黄龙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