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泸州7月4日讯(王超明 李镇康)“何书记,你给我支招用QQ、微信销售土鸡,效果好着呢!今天也是第二次给客户送货了。” 7月3日,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古楼村5组村民聂世成在村口与客户交接土特产时,看到“第一书记”何彦华骑着自行车进村走访,高兴地对他说道。  | “单车书记”何彦华 |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古楼村是省级贫困村,全村有750多人口,2016年1月,纳溪区农业局干部何彦华被组织下派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何彦华坚持走强基础、促产业扶贫之路,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新改建公路10余公里,完成整村农网改造,成立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经果林1000余亩,培育致富带头人3户,带领贫困户发展林下鸡1万余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万元以上……,2016年顺利通过了省专家考核组和省第三方评估组的考核,实现35户103人全部脱贫,古楼村退出贫困村的目标。 修路建房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2016年1月,何彦华到古楼村任职“第一书记”,陪他一同前往的,还有一辆山地自行车,一个月时间里,他骑着自行车将220户村民家都走了个遍,初步掌握全村基本情况和35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 “要想彻底改变贫困面貌,就得从基础设施建设、村民意识入手,从根本上改变贫穷的病根。”何彦华称,由于道路不通,不仅阻碍农业生产发展,还让大好的旅游资源白白浪费。 “选择先修路,就是为方便群众生产、出行,为村里发展产业提供便利条件。”一年间,何彦华多方协调,争取各类资金600余万元,为村里新改建公路10余公里、新建便民路4000米。 “上街买土特产方便了,穿皮鞋出门也不会粘泥巴了,腿脚不便的老人也可以出门走动了……。”村民们踏着1米宽的“新路”,喜笑颜开。 “何书记来啦,到家里坐坐,喝了开水再走。”看到何彦华从门口经过,4组村民雷超硬拉着他进屋坐坐。原来,雷超一家三口人,因患肺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由于没有存款,不想对危房进行改造,何彦华得知情况后,多次到他家做思想工作,并承诺只要按照标定面积建设,不让他掏一分钱,雷超才同意修房。当雷超顺利搬进新房子后,逢人就说“何书记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 2016年,何彦华根据该村22户危房户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订制危房改造计划,并来回跑各职能部门,帮助办理危房改造相关手续,对没有劳动力的危房户,何彦华还组织村“两委”班子,免费为他们买材料、找施工队伍、搬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