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居水岸”工程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摄影记者 王勤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不久的将来,这种美好景象将不再只存在于诗句中,昨天成都商报记者已在成都“宜居水岸”工程的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看到了浣花溪两岸一株株尚未绽放的红梅,几个月后,它们将香飘两岸。昨日,成都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又迎来新进展,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以及西郊河实业街样板段,作为“宜居水岸”首期启动的市级示范项目——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的第二批样板段,联袂亮相并正式向市民开放。 全域增绿 怎么做 关键词:植绿 浣花溪将再现赏梅盛况 西郊河实业街段四季繁花 昨天上午,成都商报记者站在青华路四川博物院步行桥上,浣花溪从桥下缓缓淌过。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就是从这座桥起,上溯至浣花溪公园浣花桥间止,长约100米、绿带宽约50米。 走进开了一个口的围栏,就可以看到样板段全景了。两岸高大的黄桷树疏密有致,阳光从枝叶中照下来,百子莲、美人蕉、马鞭草……十余种植物花草在树下袅娜开放。两侧的驳岸挑出2米宽的木栈平台,平台上设有座椅和躺椅。平台外侧就是用垒石装饰的浅水区,沿线生长着再力花等挺水植物。该标段设计师、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王继红,指着身旁的几株乔木介绍说,“这就是梅花,是浣花溪样板段的骨干花乔,我们想依据陆游‘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篇,再现成都赏梅的盛况。” 而位于二道桥与实业街之间的西郊河实业街样板段,长约50米,绿带宽约12米。王继红介绍,在保留并梳理沿河既有高大黄桷树的同时,还补植了垂丝海棠、银杏等乔木与多种宿根草花,“以实现春赏海棠、夏观草花、秋看银杏、冬望茶梅,四季皆有看点。” 王继红介绍,因这段样板段紧邻宽窄巷子,所以在设计上引用了大量传统元素。记者在现场看到,供市民休憩的座椅台座是用仿明清砖瓦砌成的,古香古色。 重拳治水 怎么做 关键词:截污 清淤后还要全线截污 强力治理黑臭水体 昨天,成都商报记者探访发现,两个样板段的河水看起来还算干净,但走近河边仍能闻到一点腐臭味。“清淤治水的效果是有限的,还有很多工作要展开,整治黑臭水体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成都城投集团兴西华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晓峰说。 邵晓峰介绍,“治水”一直是“宜居水岸”工程中的重要任务,除了清理河底淤泥,河岸边栽种的挺水植物也是一种“治水担当”,“具备一定的净水功能。”同时,为优化水质,“宜居水岸”全线的排污管道都将被截污。“光是全线7.4公里的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沿线就有四五十个排污口把污水排进河道里。”中铁二十三局西郊河项目技术负责人成晋介绍,工程沿线有很多老小区,排污管道老旧。“我们要把这些老式管道接入污水管网体系,保证以后没有生活生产污水进入河道。” 另外,邵晓峰提到,要整治黑臭水体,还必须保障水源充盈。“我们的对策是把锦江的水引进来,同时也会加大再生水的回收利用。” 目前,两个样板段的围挡均已开设出入口,昨日起正式对外开放,市民可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进入围挡体验。昨日上午,市民张女士抱着女儿走进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她说改造后路变宽了很多,绿化也很漂亮。另外,西郊河也变得“好闻不少”。据了解,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将于下月正式启动全线动工,预计明年6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 成都商报记者 尹沁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