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广泛动员形成攻坚合力 【时间】2016年9月7日 【地点】巴中市通江县 元顶村,一片片花海映入眼帘,葱郁的桑树长势喜人,田地里几名农民正在除草,一派繁忙和谐景象。 “你们发展什么样的产业由谁定?”一群来此参观的人询问。“我们村民自己说了算!”村民们自豪地说。 “人大代表在你们村的建设中发挥作用没?”“作用大哦,征求我们的意见,了解我们的发展愿望,啥事都走在前头。” 一问一答间,人大代表助力脱贫攻坚履职尽责的担当作为一展无余。 这是全省人大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暨“人大代表再行动”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一幕。当天,来自全省的近200名与会代表前往巴中市恩阳区、巴州区、经开区、南江县、通江县参观各级人大代表扶贫联系点以及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人大代表的企业。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精准脱贫产业项目、一项项人大代表精准脱贫的务实举措,生动展示巴中市人大在助推精准脱贫、全面小康中的新作为。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天然优势,省人大常委会广泛动员、全力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投身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积极倡导全省26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通过结对帮扶、产业帮扶、教育帮扶、信息帮扶、科技帮扶等方式,为脱贫攻坚出招献力,并影响和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助力决战决胜全省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取得明显成效。 将建议办理与“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相结合,是去年建议办理工作的一大亮点。活动开展以来,全省五级人大代表共提出脱贫攻坚议案、建议超过3.65万件次,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最迫切、最急需问题得到解决,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办成了一批实事、解决了一批难题。王胜全代表提出《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建议采取“五式(开发式、扶助式、包保式、救助式、兜底式)”“两加强(加强扶贫工作领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三郎俄木代表《关于加大藏汉双语教学力度的建议》,建议加强对复合型双语教师的培养,加大对藏汉双语教学的资金投入等。 通过产业扶贫,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的好医生药业去年带动凉山州布拖县火烈、补洛等5个乡近2000户农户种植附子,平均每户年增收超7000元。通过基础设施扶贫,遂宁市大英县人大代表张浩元出资3000余万元,对隆盛镇、同心乡进行场镇升级改造。达州市宣汉县342名县人大代表中就有240名代表帮助194户贫困户排危建房。通过教育扶贫,省人大代表桂勇、张睿分别设立“永隆慈善助学金”“理想筑学基金”;省市县人大代表胡正华,2015年按“精准扶贫”对象资助夹江县10个贫困村的54名学生30余万元,2016年8月又资助39名困难大学生近20万元。 各级人大代表还主动充当贫困地区和发达富裕地区的沟通桥梁,协助贫困户了解致富信息和相关惠民政策,带领共富奔小康。省市人大代表刘国能成立的巴中国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巴中市699个建卡贫困村为基础,投入136万元选取19个贫困村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点,解决了当地百姓“买难卖难”问题。绵阳市人大代表徐兴全,常年150天以上深入全县32个乡镇329个村助农增收,现场指导农户1100人次。省市县乡人大代表蒋兰青,带头发展养殖业,带动村民发展规模养猪场5个、养牛场6个,引导村民种植柑橘、蜜柚、百合等脱贫致富。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各级人大围绕脱贫攻坚主题,组织代表视察、调研1.3万次;各级代表筹措帮扶资金1.6亿元,帮助贫困户27.8万户,资助贫困学生8.8万人次。包括全国人大代表汪其德,省人大代表张远平,遂宁市、蓬溪县人大代表蒋乙嘉,广元市、苍溪县人大代表李君,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人大代表杨斌在内的5名各级人大代表,当选2015年首届四川“十大扶贫好人”。“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得到省委充分肯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赞扬,成为人大助推脱贫攻坚的一张靓丽名片。 原标题:精准发力促脱贫——聚焦四川脱贫攻坚中的“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