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纯双解读“汉字拼写技术”
庹纯双现场指导小朋友体验“汉字拼写技术”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1日讯(记者 李慧颖 戴璐岭摄影报道)结构再复杂的汉字,书写者也能迅速准确掌握。今天上午,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临犀书法字帖”天府书展首发仪式,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天府书展现场揭幕。“临犀书法字帖”采用的“汉字拼写技术”是著名书法家庹纯双的自主知识产权。该技术通过回米格与形块相结合的汉字拼写格,从而改良了人们传统的汉字结构书写思维。作为“临犀书法字帖”的范字书写者和书写技术提供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汉字拼写技术开创者庹纯双来到现场与众多家长和小朋友交流。 “在米字格中写字,写出来会觉得字依旧‘露头露脚’。而在回米格中写字,不会写字的人来写,都能写得很规范。有没有人愿意来试试。”在“临犀书法字帖”天府书展首发仪式现场,人教版《写字教材》《写字》编委会成员及范字书写者、教育部审定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范字书写者、人教版上海地区《写字》教材硬笔、毛笔范字书写者的庹纯双向小朋友发问。一位六七岁的小朋友举手要求进行写字尝试。只见小朋友按照范字先在米字格里分别写了“永”“和”,字迹歪斜。而在回米格的纸上写,字迹明显就规范了很多。“这样写字像是搭积木,可以很清楚每一笔该写在哪里。”参与体验的小朋友陈晨告诉记者。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使用和书写的工具,汉字有书写难度大的特点。“由于汉字结构复杂、书写不易,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读图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书写能力弱化,提笔忘字的现象很普遍。让更多的青少年从小就能写好汉字、理解汉字,普及汉字书写,非常重要。”作为“非遗”传承人、“汉字拼写技术”研发人、书法家、“临犀书法字帖”的范字书写者庹纯双说到。通过几十年来的悉心钻研,自己开创了由“汉字拼写格”、“汉字拼写法”、“标准手写范字库”共同构成的 “汉字拼写技术”。这是一种更科学的书写方式,这一“汉字拼写技术”提供了更先进、更便捷的书写体验,以“内框划界、虚线定位、形块拼组、线块相依”的四大基本法则将练字难度大大降低,颠覆了传统的汉字结构书写思维。“临犀书法字帖”拥有“汉字拼写技术”的独家授权。 庹纯双表示,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自己最初是因为看到学生写的字都太“出头露脚”,非常不美观,就在米字格中又加了一个方框,让学生再在加了内框的米字格上写字。庹纯双惊喜的发现字形规整了很多,由此激发了庹纯双对汉字书写研究的兴趣。1992年,庹纯双将自己对汉字书写的研究申报了专利技术——“回米格”就此正式行成。“回米格”由内外两个“口”字、中间一个“米”字组合而成,以内框来规范汉字在格内的大小,用格内虚线以确立汉字笔画的“坐标”,用格内虚线划分成的几何形块,以确立汉字部件的定位,将格内的虚线和形块有机组合,以确立汉字笔画及部件的定位。利用回米格中的书写提示,可帮助书写者快速找准笔画所在的书写位置、准确把握汉字在格内的大小与间架结构。 1995年春,庹纯双带着回米格、以及在回米格上写的字、注解敲开了国学泰斗季羡林的门,季羡林看到此项技术后赞扬到:“破解了汉字书写的难题”。得到季羡林的认可反而促使庹纯双继续研究汉字部件定位,“如何将字快速、准确的写好,写好看!一直是我在研究的。”庹纯双对字形的钻研一直没有停止。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联系到庹纯双,采用回米格首次编辑出版了广东版1-9年级《配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写字教材》,随后,教育部审定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范字书写、人教版《写字教材》、《写字》范字书写都来自庹纯双。“至今,仅仅是《写字教材》的范字,我就改了8版了。这个更改、提升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在庹纯双看来,书写技巧是有法可循的,因阶段而异的。例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往教书写都是一成不变,但在实践中他发现,不同年纪的小朋友需要学习的是不同的。“到现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里面的范字我们已经分了楷书、行楷、行书三个大部分,每个年级都还有进行细分。”“可以说,‘汉字拼写技术’填补了书法教育的空白,让书写者能按着‘标准’写出一手好字,对写字拥有兴趣。”庹纯双表示。而此次将该技术授权给“临犀书法字帖”,在天府书展正式首发,是希望通过这个品牌,让“汉字拼写技术”为更多人熟悉、掌握和使用,让国人写好汉字真正变容易。在庹纯双看来,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世界瞩目,国人能够把汉字写得好、写漂亮,是展示中华民族自信的重要窗口。在现阶段中国书法字帖行业中,“汉字拼写技术”不同于“蒙写”等技术,其实推行的是科学汉字书写方式,用 “临写”取代“蒙写”改变青少年书写能力弱化的状态。“希望我们能将书法艺术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在新时代下更好地弘扬与传承。” 展会现场,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郭彦飞从书法教育和书法艺术推广的角度进行了点评,他认为“临犀书法字帖”将书法界最新的技术转化为大众可以使用的字帖,造福了广大习字者,有助于促进书法文化的发展和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