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35年,近期到2022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规划范围为成都市市域。 2022年发展目标——在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建强区域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功能显著增强,城市宜居度和吸引力显著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大城市病”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成渝城市群极核地位明显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对全省的辐射带动及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增强。 ——天府文化充分彰显,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得到显著提升和发展。 ——创新对城市经济的驱动能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层次显著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乡统筹进一步深化完善,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 ——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进一步提升。 ——内陆开放持续推进,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城市网络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 2035年发展目标——高标准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城市能级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中的引领作用持续发挥,成为“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成渝世界级城市群基本形成。 ——成为在经济、金融、科技、对外交往等领域具有国家级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成为“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成为体现天府文化繁荣兴盛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成为创新驱动先导城市,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成为城乡统筹示范城市,实现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 ——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形成广泛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为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更具品质的生活环境。 2050年发展目标——迈入可持续的世界城市行列。建成国际运筹中心、国际创新中心、国际文化中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享受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面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 ——成为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成为国际运筹中心、国际创新中心、国际文化中心。 ——成为富裕文明、安定和谐、充满活力的美丽家园。 ——成为超大城市永续发展的示范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