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大华西医院在2001年便成立了华西远程医学中心 网络门诊将预诊提前 帮助患者对症精确寻医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川大华西医院在推出华西网络门诊的便民措施后,将继续以‘互联网+医疗’为载体,配合医院核心医疗业务,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川大华西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师庆科说。 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华西医院网络门诊不仅仅能让患者少跑路,还能帮助患者更精确地对症寻医。师庆科介绍,网络门诊的推出,主要解决了两种问题:一是到现场挂号后,才发现不对症;二是挂号之后,需要先做检查,由于有些检查出结果时间长,等到结果出来又需要重新挂号。 因此,通过网络门诊,医生就能对首诊患者提前做一个预诊,根据患者病情开出检查单,病人可在APP上完成缴费和检查时间预约,检查结果会通过系统直接反馈给医生,医生通过检查结果再给出建议:如果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则可以留在当地就诊;如果病情相对复杂,就为患者推荐适合其病情的华西医院医生。这样,通过预诊后的患者再到华西医院挂号看病,就能节省检查时间,也能找对医生。 “除了首诊患者,网络门诊对复诊病人来说也很方便,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师庆科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复诊病人如果只是需要做检查或者是调药,那么,就可以通过网络门诊来解决就医需求,避免再到医院奔波。下一步,华西医院将以网络门诊为载体来进行慢病管理,建立城市社区联盟,与社区医院协同合作来共同管理慢病病人。“社区对慢病患者做随访,从而筛查出其中的疑难患者,华西医院医生可以通过网络门诊来指导病人的用药或者调药。” 医生通过网络在线服务基层 让贫困群众看病少花钱 10月16日上午10点,在川大华西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一场网络远程会诊正在进行,川大华西医院感染科主治医生刘炎斌坐在电脑前,与300多公里外的甘孜州人民医院连线。甘孜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方文在视频那头讲述了病人的情况。她收治了当地一名39岁的女病人瞿丽,瞿丽头痛已有两个月,核磁共振显示颅内有占位,但最终诊断不明,因怀疑患者感染了寄生虫,因此远程求助川大华西医院感染科医生。 四川新闻网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查看对方病人的检查结果以及仔细地询问病人病情后,刘炎斌给出了几点建议。“你提到的怀疑病人是结核病的可能性很小,而感染包虫病的可能性更大,病人需要进一步做检查来排除其他疾病。”视频那头,方文仔细记下了华西医院医生给出的建议,心中的担心也终于减轻了。 方文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瞿丽老家是石渠县长须贡玛乡的,离甘孜州人民医院就有一天的车程,家里也非常贫困,她原本想让瞿丽的家人带着瞿丽去华西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但因为经济原因等问题,一家人很为难。“为了明确下一步的治疗,方文向华西医院申请了远程会诊。”方文在甘孜州人民医院工作7年了,她深切地感受到远程会诊为当地患者带来的便利,同时,在远程会诊进行的过程中,对当地医生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据了解,远程网络会诊和网络门诊已成为华西医院医疗卫生精准扶贫的平台,让医生在线服务基层贫困群众,让贫困患者少跑路、少花钱,让他们留在当地也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不仅如此,该平台也有助于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升,从而为医疗卫生精准扶贫提供保障。同时,通过网络门诊,患者可以直接和医生面对面交流,这也提升了患者的获得感。 【寄语十九大】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华西医院血管外科主治医生兼院长助理曾国军表示,未来,随着网络门诊的进一步优化,一定能够使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同时让患者就医体验更好。 川大华西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师庆科说,川大华西医院在推出华西网络门诊的便民措施后,将继续以“互联网+医疗”为载体,配合医院核心医疗业务,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病人家属卢先生则说,作为一名普通的群众,已经越来越能感受到看病的便利。通过网络门诊,在贵州老家就能看上华西医院的专家,这确实很方便。他相信,今后医疗方面的便民措施会越来越多,群众看病也将越来越方便。 (文中王晴、瞿丽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