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广元10月16日讯(白婷 李建生文/图)近日,刚刚收割完稻谷的昭化区磨滩镇中华村的村民们又开始忙碌了起来,原来村民们的稻田里还养了鱼,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 收获的喜悦 |
“今年收成好,稻谷亩产有1000多斤,同时还可以收获稻田鱼60多斤。”中华村5社社长赵永贵乐呵呵地说道,今年他种植了2亩优质水稻,并实施了稻田养鱼。这样他不仅收获了2000多斤稻谷,还因为稻田养鱼额外增加了一大笔收入。 “今年全镇已建立200亩以上稻渔综合种养核心区6个,已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500余亩,发展池塘、山坪塘养殖500余亩,发展中小型水库生态养殖2000余亩,按照3000元/亩纯收入计算,年底全镇人均纯收入增加2800余元。”磨滩镇党委书记张枝彦介绍说。 据悉,2017年以来,昭化区磨滩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生态渔业,努力打造农业与生态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坚持绿色有机发展,打造“一镇一品”特色生态养殖,着力破解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助农持续增收取得了初步成效。该镇借助境内6座中小型水库和258口池塘、山坪塘以及5000余亩下湿田、低洼田资源优势,努力推动产业发展重心从畜禽养殖逐步向水产养殖转变,决定发展生态稻渔养殖。 磨滩镇组建了稻田生态种养技术服务团队,由广元市、昭化区水产渔政局和昭化区农业种植植保站做技术顾问,通过集中培训和现场精细化指导服务,培育了一批稻渔种养的“土专家”、“田秀才”,予以提高种养殖技术含量。统筹整合贫困村的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用于中华、金华、佛岩等3个村800余亩稻渔综合种养核心园区打造,完善了进排渠系、拦鱼防逃设施和苗种培育池等配套设施,实现稻田改造、苗种投放、技术服务、配套设施、产品销售的“五统一”。 “发展稻田综合种养,让‘稻鱼共生’,不仅能让老百姓实现增收,还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生态污染。”张枝彦介绍说道。 “稻田综合种养不施化肥农药,产出的稻米口感比普通稻米更为香甜。”张枝彦信心满满地说。“稻鱼共生”是以优质稻种植为主、稻田养鱼为副产品,通过打造绿色无公害稻米品牌,大幅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借助这一产业,磨滩镇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商旅协调发展,一、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引进山青米业公司,与磨滩镇长期签订了生态稻种植订单合同,建立万亩“昭化贡米”鱼香米种植基地,今年与磨滩镇签订生态稻订单1500余亩,稻谷收购保底价1.8元/斤,比一般稻谷收购价提高了35%,农户每亩稻和鱼可实现增收2000元-3000元。 如今,磨滩镇通过稻田养鱼已成功创建为市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顺利通过验收,实现了水产养殖与生态有机稻谷种植的共生发展,让农户实现增收,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