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7日,在第五届科博会室内展区,一款风暴机器人吸引不少观众。本报记者 李向雨 摄 乘着科技的翅膀 ——第五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开幕侧记 本报记者 熊筱伟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9月7日上午10点,绵阳九洲体育馆,清澈的童声唱出《我的祖国》,背景画面中,壮美的河山,如画的风景,乘着歌声的翅膀,徐徐展开。 舞台中央,三块巨大荧幕逐渐点亮,共同构成一双振翅欲飞的“科技之翼”,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幕幕历史性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腾飞的火箭,疾驰的列车……乘着科技的翅膀,一个全新的四川,一个全新的中国飞向世界,飞向未来。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发展。更高、更强、更新——这是中国科技前行的轨迹,也是时代不变的主题 1964年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0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荧幕上的一幕幕,串联起中国科技创新的“起飞”历程。 台下,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的眼眶有些湿润。更高、更强、更新,始终是科技创新不变的信条。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他,了解其中的筚路蓝缕,来之不易。 时间刻度进入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如同按下“快进键”:“神舟一号”发射、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建成、世界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升空……新的名词、新的成就不断涌现。 参与“墨子号”研发的,包括位于成都的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此时此刻,研究团队就在离会场几百米外布置展台。研究人员刘明刚说,今年新研发出国内分辨率最高的光刻设备,可以帮助进一步提高量子通信的质量。 科技的进步,在这个已经举办了五届的博览会上,在这个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唯一国家科技城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展馆内,本届科博会参展项目逾2000项,较首届增长了50%以上;“国内首台”“世界唯一”等字样,越来越多出现在展台介绍中。 展馆外,借力科博会创新要素加速聚集,绵阳市科技进步综合指数达到68.57%,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达到78.91%,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全省领跑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