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位1 大源综合管廊 地面地下 共同生长发展 在位于高新区天府一街、天府二街大源商圈,车流不断、写字楼林立,在此的保利国际广场地下15米,藏着成都首个建成的地下综合管廊。 大源地下综合管廊更贴切的称呼应叫“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因为这里除了综合管廊,地下空间还包括环形车道、地下商业街等。该项目业主成都高投集团规划设计总监王鹏介绍,地下一层为环形车道,宽11米、高3.9米,还有一条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地下二层为综合管廊,宽11米、高2.2米。 按照规划设计,全长2.8公里的环形车道可供3辆车同时单向逆时针行驶,并设置4对单独出入口,分别连接天府一街、天府二街、益州大道、天府大道。地上有26栋楼宇,地下有42个对接口,限速60公里/小时。环形车道的信息诱导系统与各栋楼宇停车场系统对接,及时为周边市民停车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 整个地下空间,最深处距离地面16米。环形车道下就是综合管廊,分为电力、电信、供水三个小室。打着手电筒,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走到地下二层的供水室。一根直径80厘米的自来水管搁置在水泥石柱上,还有一半的空间处于闲置状态。“水管的管径经过科学测算,综合考虑了建筑面积、居住人群、与自来水厂的距离等因素。”随着用户增加,预留的空间可以继续增加自来水管满足需求。水管上方每隔15米有1个监控器,共200多个摄像头实时运转,24小时监控。 在大源地下核心商业区,还预留了商店、停车位等商业开发用地,待整个项目开始运行,这里将成为一个与地面城市一样生长发展的地下之城。 点位2 新川大道综合管廊 设集储水坑 避免夏季内涝 再向城外,另一条综合管廊——新川综合管廊也已交付使用。这条综合管廊,在新川大道中央绿化带下方,横贯东西,连接天府大道和成自泸高速。整个管廊走向沿新川大道布局,埋置深度不一,局部段落穿越雨污水管及规划洗瓦堰河道,纵断面较深,最深处达11米,最浅也有7米多。虽然当天室外温度已超37℃,但管廊内不到30℃,非常凉爽。 从地面管理用房往下,走30来级楼梯深入地下,就到达综合管廊工程内部,空间开阔,可容纳4个成年人并排行走。此前的施工图片显示,约2米宽车辆在管廊内行驶,畅通无阻。记者从成都建工集团获悉,管廊分南北双舱,并排修建,中间由一道20多厘米的墙隔离,全长约4.3公里。双舱室内高度均为3米。道路两侧的给水、电力、通信以及热力管线等主线全部通过管廊布设,约有6种。北舱主要走热水热气,南舱为自来水、通信和电力等线路。 “综合管廊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极大方便了这些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成都建工集团六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为避免夏季产生积水,管廊内部设置有专门的集水坑,一旦水位蓄积到一定程度,会有抽水泵将积水抽到地面排走。防火安全上,管廊内部每隔200米设置一道防火墙。为便于监测,每隔20米还设置一个监控设施,监测管廊内部的运行情况。 点位3 中和片区综合管廊 “散居”老管线 一次性敷设到位 按照《成都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成都城区将有望形成“一环、十射、多片”的综合管廊系统布局。“一环”指三环路干线综合管廊;“十射”指结合主干道、快速路等道路改扩建项目同步规划十条干线综合管廊;“多片”指在火车北站、东村片区、中和新川片区等11片城市重要功能区布置支线综合管廊。天府新区则规划形成“四横三纵九片”的综合管廊系统布局。 目前,高新区中和片区老成仁路、中胜路、中和大道同步开建作为国家试点项目的三条地下综合管廊,把“散居”的管线一次性敷设到位,建成后将极大减少因道路重复开挖而频繁出现的“马路拉链”,给城市土地留出更多“呼吸”空间。三条综合管廊项目总长度为4.65公里,建设投资额达3.4亿元。 高新区规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的中和片区综合管廊所在区域,将把原本已有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管线集于一体,并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让所有地下管线由“散居”变“群居”,实现管线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这样能有效控制地面反复挖埋情况,也能避免管线违规直埋。” 成都晚报记者 滕杨 摄影 王欢 剖视图由受访者提供 专家说 成都高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规划设计总监王鹏: 地下管廊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 王鹏认为,地下综合管廊最大的好处是,日后维修不再需要挖开路面、探寻问题部位,只要进入“共同沟”,一眼就能发现问题,不仅在时间上抢占了先机,更大大节约了维修经费。此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逐渐完善,有助于形成结构完整、功能协调的供排水格局,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将显著提高。 但地下管廊实际运营却有困难,“地下管廊的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光靠收费,回本较难。但从社会效益层面讲,避免了多次开挖带来的交通问题、路面损耗,也避免了管线开挖中误损。”以大源为例,地下空间耗资12亿元,如果成都市区道路都建造地下综合管廊,需上千亿元投资。此外,综合管廊的建设和使用,涉及水、电、通讯、规划、建设多个部门,跨部门的沟通协调成本高,也加大了工作难度。“我相信这个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目前,成都正在对地下综合管廊入廊收费标准进一步研究。 原标题:探访地下十米 看综合管廊如何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