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游人在洪雅县七里坪国际度假区森林养生禅道上纳凉。海拔1300多米的七里坪国际度假区,近年充分利用人工森林建设,开发森林康养游。 姚永亮 摄(视觉四川) 新规定 创建A级旅游景区环评报告说了算 本报讯(记者 刘星)今后,我省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区域类型在创建A级旅游景区时,在资源评审时必须提交省市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评报告。近日,省旅游发展委明确,要关口前移,把环境评估作为A级旅游景区创建的前置条件,确保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符合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定要求。 据省旅游发展委统计,我省拥有自然保护区168家,其中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和管理123家,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和管理45家;A级旅游景区440家,其中5A级12家、4A级200家、3A级及以下228家。而自然保护区内属于旅游主管部门评定和管理的A级旅游景区占自然保护区总数的20%,总体水平不高。 自然保护区的美丽风景让游客向往,但环境保护更加重要。省旅游发展委明确提出了对自然保护区中A级旅游景区的各类专项规划,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前置开展规划环评工作,按程序审批,有效解决自然保护区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保护优先,可持续利用。其中,5A级旅游景区需省级主管部门出具环评报告,4A级旅游景区需市州主管部门出具环评报告,3A级及以下旅游景区需县级主管部门出具环评报告。 新事物 “地球仓”将来四川 本报讯(记者 刘星)“民宿界网红”——“地球仓”移动式智能生态小屋着实火了一把。在湖南省长沙县浔龙河创客孵化基地里,生长出10栋16平方米的小房子:没有钢筋水泥,只需 4根深扎泥土的桩基就能屹立,房间内卫生间、客厅、卧室一应俱全。“目前正在洽谈筹备‘地球仓’四川生产基地。”近日,“地球仓”创始人高国友告诉记者,“地球仓”正在与泸州市纳溪区、甘孜州、阿坝州、都江堰安缇缦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洽谈合作,“未来三年,四川会是我们战略发展的重地。” 景区向“地球仓”抛出橄榄枝,源于其在不破坏植被、景观原貌的情况下,能打造出如同在山林中自然生长的建筑。“地球仓”首席运营官苏遥告诉记者,传统酒店开发难免会产生挖山、填湖、砍树等破坏生态发展的问题,而“地球仓”做的是融入自然,把传统建筑去工程化,采用预制装备式建筑,产品全部是模块化设计,一个月完成生产,整装出库运输到现场,仅需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安装完整个小屋。“地球仓”还采用了很多绿色建筑技术,比如自主研发的隔热保温系统,在屋顶搭载人工湿地,既能隔离外界温度,还能和景区景色融为一体。 拥有科技感十足的名字,“地球仓”的智能化体现在哪里?“‘地球仓’移动式智能生态小屋拥有床升降系统、智能门锁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9项国家发明专利。”苏遥告诉记者,其中一体式循环污水处理系统是其核心技术体系之一,该系统通过将生活污水生物降解处理后,实现水循环利用,净化后的水用来冲厕所及灌溉周围的植被。 新声音 近年来,国家环境保护制度越来越完善,执行力度越来越大,旅游开发规划和景区管理标准中对保护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旅游开发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少见。 客观上讲,旅游开发不可能对环境没有一点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要在可控范围内,要尽可能减少影响,使景区可以可持续发展。 美国黄石公园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景区并不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当客流超出环境承载力时,首先牺牲利益,限制客流,保护环境。我省的九寨沟景区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实现了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共赢,也是值得称道的。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陈乾康 原标题:四川: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开展旅游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