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森林进城 增大绿化空间,搭配花木品种,四季皆有花看 7月14日,暴雨夜袭成都。第二天一早,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绿化处副处长吴江便骑单车出门,在成华区的圣灯公园、杉板桥公园、二仙桥公园、海滨公园4大中央公园,不时蹲下来看看树苗发育情况。这些树苗全是成都市“增彩添绿”行动的成果。 “增彩添绿”,更通俗地说就是:森林进城。 成都借助棚改等,酌情腾出绿化用地;利用道路和府河等水系两侧绿化带、绕城高速路两侧的生态用地等,尽量增加城市绿化空间。同时,强化对既有生态系统改造升级,实现森林立体化布局。例如,将传统的绿化带改造成上层是观花观叶类花乔木,中间是观叶类花藤本植物(灌木),底层是低矮的草本宿根花卉。 “这样做,一来增加生态供给,二来提高绿化质量和美感。”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主城区,成都以观赏价值高、管理成本低的藤本和草本宿根花卉为主,优选本土植物,避免了虫害、疾病集中爆发;注意搭配各类花木盛开的季节,尽量做到四季皆有花看;注意与街区定位和特色相结合。 “不仅是城内增绿,城外我们还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体推进绿化。”省林业厅副厅长、省绿委办主任包建华介绍,大规模绿化全川把城市列入“主战场”。我省今年6月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成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届时,全省建成森林城市30个。 具体建设思路:优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强化城市绿线管控。最终,在城市内部形成以乔木为主、常绿为主、乡土树种为主的绿化格局,并借助道路林网、水系林网等,实现城市内部绿化区串联成片成带。城市之间,则依托山脉、水系和骨干道路绿化,打通生态联系。 原标题:四川探路城乡一体绿化,既要规模又要美感 公园下乡森林进城 有卯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