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绿·释疑 想在屋顶搞绿化 万一违章怎么办 《市民手册》将让自主绿化“有依据” 有市民提出想在阳台、屋顶搞绿化,但城管要管,规划又说是违章建筑,“成都增绿十条”中提倡立体绿化增绿,将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四川是国内最早关注屋顶绿化的省份,早在1994年就颁布了地方标准《蓄水覆土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近年来,我市依据《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规范标准,指导屋顶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工作,市民按照上述规范标准实施阳台、屋顶绿化,城管、规划执法局是不可能查处的。”杨小广表示。 记者获悉,下一步,成都将制定《成都市立体绿化建设导则》《成都市立体绿化植物应用指南》,编制通俗易懂的《市民手册》,出台立体绿化推广的鼓励政策、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营造全民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积极推进“最美街区、最美院落、最美阳台、最美花园”评选,开展一年春秋两次评比等活动,实现居民“自己建、自己管”,“有人建、有人管”,确保“四美”景观持续化,建立、健全后续管理机制。成都晚报记者 林姝霏 专家解读 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院长 陈明坤 “增绿十条”将市民获得感放在了首位 “成都增绿十条”出台前,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院长陈明坤参与了多次专家座谈。他认为,“成都增绿十条”中提到的十个方面重点工作都很有系统性,比如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从外围生态区到生态廊道到城区公园,再到居民就近游憩的小游园、身边的微绿地,充分满足了群众对绿化的需求。 让他欣喜的是,“增绿十条”中处处可见天府文化的影子,比如建设三环路熊猫绿道,正是将熊猫元素融入到绿道建设中。他表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要倡导生态文化,同时在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城市文化。以前,很多地方建设的绿道比较传统,主要功能以生态和游憩为主,现在对天府绿道体系的构建则进行了极大的拓展。他认为,增绿是一个载体,在此基础上,可以融合各种功能。成都把各类特色生态资源、景观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等进行有效融合,可以满足百姓的各种功能需求。“文化绿道融入了天府文化里的内容,比如大熊猫元素、成都人豁达乐观的态度等。”他表示,“成都增绿十条”很接地气,把市民的获得感和归属感放在了首位。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 陈其兵 高校可为成都增绿引入更多国际先进理念 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陈其兵认为,“成都增绿十条”的出台,让普通老百姓更加了解成都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上所做的努力。他举例,“成都增绿十条”中提到,公园增绿,真正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在不久的将来,老百姓出门300米就可以看到绿树成荫的景象,可以在公园、小游园里休憩,“这是对大家居住环境的提升,也让市民生活更加舒适。” “成都增绿十条”中,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让陈其兵印象深刻。他表示,美国纽约有一个中央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成后,将向世界展现一个具有成都特色的公园,“建成后将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他表示,对于高校而言,要发挥自身优势,特别是科研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撑。“我们专业就是风景园林专业,主要针对人居环境中的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儿童公园、植物园、动物园、湿地、绿道等展开研究,与美国、加拿大许多高校及研究机构有较多合作。”陈其兵称,接下来将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将国际先进理念引入成都增绿工作。成都晚报记者 胡科 原标题:每年建设30个增花添彩点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