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川剧发展的良机 ●人物名片 陈巧茹,川剧表演艺术名家,曾两次获得“梅花奖”,以及文华表演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多次赴国外演出。 过去的5年里,传统文化领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感到非常欣慰。这些政策支持,对于我们文艺工作者来说是非常大的鼓舞,让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更有信心,充满激情和力量。今后要从更高的层面上,把传统文化传承好、发扬好。 在“振兴川剧”的大背景下,过去5年,川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频频亮相国际舞台,备受认可。同时,市场对于川剧的喜爱和认知也在不断提升。比如,我们推出的“川昆合演”,十分受观众欢迎,门票都是很快就售罄。 这5年中,我最难忘的经历,应该是川剧《尘埃落定》的创排,从编排到演出,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这部剧获得了不少奖项,还两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同时,在创排中,也让我更深地思考川剧人才培养问题,希望有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不论是导演、编剧还是演员,从编到演,都希望能够尽快培养出更多年轻人,担当起川剧的传承。如今,各方面对于川剧的认知都在增强,我们要把握好机遇。 藏家生活逐渐在改善 ●人物名片 巴基次姆,藏族,甘孜州康定市三合乡二郎村村民,和公婆以及一儿一女生活在一起,2016年初,她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过去5年,我在国家优惠政策、乡村干部和邻里的帮助下,不但还清了债务,还保证了两个孩子的学业不受耽误。 特别是去年,我家用5万元的扶贫贷款资金入股,加入了本村的丽康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有4000元的分红。家里原有的4.5亩土地,通过流转给郎山种养合作社建设大棚蔬菜基地,每年有2700元的土地流转费。家里面享受各种惠农补贴,一年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孩子上学基本不需要缴费用。 今年4月,村子里建起了鱼通刺绣工作室,我接受了一个月的培训,在工作室当绣女每天有150元的收入。前年开始,村里的路面全部硬化,并安装上了路灯,每家每户还有太阳能热水器,家家通了光纤宽带,晚上村子里就像城市,到处透亮。 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年不但我家要脱贫,全村19户贫困户还要一起“摘帽”,家家还将通上自来水。我希望省党代会给藏区带来更多更好的优惠政策。只要我坚持送儿女们上学,相信他们会有美好前程。 四川越来越国际化 ●人物名片 刘克,2015年创立成都英博格科技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 过去五年我最深的感受是,四川越来越国际化了。这不光是说我所在园区里有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外国生意人,更重要的是这里在科技创新,尤其是我所在的智能制造领域发展很快,正在迅速和全球水平接轨。 对于未来,我最期待的是理想变为现实——我所在公司成为“本土智造”第一品牌。当然,目前看这个梦想实现起来有难度。四川在智能制造领域发展很快,已经诞生了像极米科技这样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需要我们去追赶。但另一方面,这个梦想有实现的可能。在我们专注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四川有适合生长的土壤,在教育、医疗等领域都有巨大的潜在应用市场,政府支持这一产业并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走出去”的机会。经过几年发展,我们也有了相对领先的技术优势。 未来几年,希望我们能和家乡四川共同成长,在一个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的本土创新创业“大环境”中,实现个人、公司的“小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