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点击 巴中市恩阳区:理顺三种关系政策均衡覆盖 本报讯(记者 张庭铭 李淼 钟振宇)“如何处理好三种关系,让脱贫政策均衡覆盖?”5月18日,在全省2017年贫困县摘帽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巴中市恩阳区委书记梁津华在发言席上抛出的话题,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如何处理贫困户与临界贫困户的政策兼顾、已脱贫与未脱贫的政策连贯、保障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政策均衡这三种关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梁津华介绍,恩阳在全面落实贫困户政策的同时,每年针对临界困难户建立200万元教育解困基金和500万元医疗解困基金,防止临界贫困户因学因病致贫。 为保障政策均衡,对贫困村对症下药的同时,对非贫困村拉网排查、查漏补缺,严防非贫困村变成新的贫困村。今年,恩阳区已按贫困村500万元—1000万元、非贫困村300万元—500万元的标准编制项目规划,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6类43项4.5亿元。 达州市通川区:产业扶贫促增收打出三记组合拳 本报讯(记者 钟振宇 李淼 张庭铭)5月18日,在全省2017年贫困县摘帽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达州市副市长、通川区委书记杜海洋作为4个发言代表之一,向全场与会人员介绍通川区聚焦产业扶贫的好经验。 杜海洋的发言中最吸引人的是通川区打出的“产业增收组合拳”。第一种是探索“多种合作”模式,采取“劳务服务、资产收益、产业带动、物业增收”等多种方式,盘活贫困村闲置资产资源,引导贫困村集体领办专合社、电商网点和劳务服务公司,壮大集体经济。第二种是探索“资源租赁”模式,引进业主按亩均不低于500元的标准,流转贫困户土地、山林等自有资源,租赁贫困户闲置房屋开发民宿旅游,扶持带动贫困户获取稳定收益。第三种是探索“劳务聘用”模式,贫困户挣“薪金”。 通过抓住产业扶贫这个脱贫攻坚“牛鼻子”,通川区2016年实现19个贫困村退出、18449名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2.6%,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原标题:105 万人今年有望如期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