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通了,哦呀!”5月7日,天气晴好,71岁的藏族老人格绒坐在各坝村村边公路旁,看着村民开着小货车进村,心里很是高兴。 “哦呀”是藏区很多农牧民的口头禅,表达认同、肯定的意思。简单一句“哦呀”,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一起抓,推进四川藏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努力实现藏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藏区和谐稳定、长治久安。藏区群众口中的声声“哦呀”,道出了这些年藏区的发展嬗变。 藏区六项民生工程 (2013年-2016年底) 累计投入各级资金 241.4 亿元 路到家门口,哦呀! 补上交通等制约发展的短板,拉近藏区和全面小康的距离 各坝村是康定市最偏远的行政村,山高路险,地质条件极差,曾被专家认定为“修路禁区”,当地群众世代依靠“人背马驮”连通外界。 去年1月,各坝村世代期盼的通村公路终于建成。“真没想到公路能修到家门口。”格绒说,“党和政府政策好,哦呀!” 各坝村曾经的交通困境折射出四川藏区发展的短板,而推动藏区跨越发展,必须啃硬骨头,补短板。 从2013年起,我省拿出数百亿元实施“三年交通大会战”——雅康、汶马高速公路建成后,将结束藏区州府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亚丁、红原机场建成,藏区通航机场已达4个,高原天堑变通途。 甘孜州实行交通先行战略,去年将285亿元投资投向雪域高原的交通建设。像各坝村一样,163个贫困村通村硬化路建设完成。 路通百业通!“路宽了,我们的农产品能卖上好价钱了。”甘孜县茶扎乡牧民扎西感慨地说,“以前货车进不来,牛羊价格比起外面低得多,公路通了,牛羊的价格也能随行就市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藏区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税收优惠等方面作出特殊安排。从交通到电力,从通讯到水利,从特色产业到全域旅游,一块块制约发展的短板正被补齐,拉近了四川藏区和全面小康的距离。 住上好房子,哦呀! 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解民忧,累计投入已超240亿元 打磨木料,砌墙体……5月初,黑水县红岩乡布多村藏区新居建设场面火热。正在给房梁加固的达尔基说起自家在建的新房,脸上绽开幸福的笑容,“政府帮助我们住上好房子,哦呀。” 藏区新居建设是我省“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之一。 聚焦脱贫攻坚,做实民生工程,我省把藏区长治久安牢牢建立在民生改善基础上,结合脱贫攻坚,以项目化、工程化手段一个一个地解决民生难题。2013年,我省启动实施涵盖扶贫解困行动、就业社保促进、教育发展振兴、医疗卫生提升、文化发展繁荣、藏区新居建设在内的“藏区六项民生工程计划”,4年来,累计投入超过240亿元。 要脱贫致富,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是长久之计。通过开发浮云牧场景区,理县通化乡西山村这一贫困村走出了“旅游带动多产联动”的新路子。通过参加就业培训,色达县幸福村村民卓玛当上了色达大酒店服务员,月收入超过3000元……去年,四川藏区城镇新增就业1999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585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