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碧水 让清清河水常伴市民身边 在环城生态带玉石段,一条河流蜿蜒而过,水质清澈见底,两岸红花绿草。阳光照射下,这条河如一条波光粼粼的丝带,缠绕在这片湿地公园里,颇有几分灵气。走在游步道上,放眼望去,环城生态带玉石段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在一旁静静流淌的洪河溪更为这片美丽的湿地增添了一抹亮色。这段河流是龙泉驿区10段黑臭水体中的洪河溪,经过治理后呈现出了岸绿水清的景象。 一直以来,为让清清河水常伴市民身边,成都全力以赴。成都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围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全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加快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纵深推进农村污水综合治理,全面推行江河湖库“河长制”管理。 2017年,全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继续被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目标,其中,城市建成区必须全面完成治理任务,郊区(市)县黑臭水体力争2019年全面完成治理任务,到2025年全市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全市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指导已完成治理措施的区,切实加强管护,进一步强化提升,优化治理成果;督促正在推进的区盯紧目标,强化措施,加快进度;启动郊区(市)县黑臭水体排查治理工作,启动简阳市阳化河、环溪河、安溪河等黑臭河渠综合治理工作,提升简阳市城乡水环境质量。 河长制管理工作也在全面实行。今年2月,成都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便是最详尽的行动指南。今年成都市将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在全市江河湖库,建立党委政府主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失职追责的工作机制,推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域岸线及堤防管护,实现江河湖库科学治污、有效管理、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健全江河湖库长效管理机制,联动推进治理、管护与建设工作,保障江河湖库水环境持续改善、水功能正常发挥。 保卫绿地 让老百姓享更多“绿色福利” 依山而建,树木葱郁,步道蜿蜒。近日,市民翘首期盼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启动建设。根据《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概念规划》发展目标,将以“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理念建设国际化城市森林公园,打造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绿核,形成优质高效的森林资源体系;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区,形成面向国际、特色鲜明、具有优质服务能力的旅游度假区;同时也是国际高端服务业承载地,承担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所需的高端服务业功能,提升城市服务能级。未来,天府植物园、天府野生动物园、天府园林博览园等大型主题公园将成为成都人新的生态乐园,而一批湿地公园群、森林公园群也将让城市生活更加绿色。 绿色,一直是成都坚持的生态底色。近年来,成都践行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城乡绿地系统,国土绿化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48.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8.4%;境内有国家、省自然保护区4个,总面积达1014.11平方公里;有国家、省、市级森林公园24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人民群众的生活因绿化而更加美好。 绿色生态,是成都最大的民生。根据去年出台的《花重锦官城——成都市增花添彩总体规划(2016-2022)》,2022年将重现“花重锦官城”胜景。目前,花重锦官城总体规划已初见成效,中心城区已完成吉泰路、双元街、后子门游园、人民南路来福士广场节点、梨花街、天府大道、金牛大道、东坡路、红星路南延线、新华大道、北星大道等节点的增花添彩工作,市民出门就赏花的愿景正在逐渐移步实现。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充分发挥城市绿化降尘减噪的生态功能,今年1月,成都启动了“城市绿化增量提质”专项行动,并制定了《2017年中心城区行道树增量提质实施方案》。目前,中心城区行道树增量提质也已全面完成目标栽植任务。累计栽植各类乔木67048株,超额完成22373株。 接下来,成都将继续推动城市立体绿化和郊区(市)县新增绿地建设,深入推进城乡园林绿化环境综合治理,完善园林绿化管理机制,全面推进绿化养护分类分级管理。到202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力争森林覆盖率、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保卫蓝天 清理取缔“小散乱”企业 4月14日,成都市政府集体约谈8个区(市)县政府负责人。这8个区(市)县在2016年没有完成“大气十条”和政府下达的环境空气质量目标。这是成都全力推动环境空气质量“一把手”责任工程,强化督察考核的一个细节。 保卫蓝天,是成都市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的承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成都市经信委积极牵头推进“小散乱”企业清理取缔工作。其中,天府新区关闭32家,停产整治5家;金牛区排查280家,关闭取缔60家;武侯区清理1101家,关闭196家;新都排查6000余家,关停323家;温江清理679家,关停244家;双流断电关停企业2298家,搬迁283家,协议搬迁54家;彭州关闭加工厂41家、豆腐干作坊6家、畜禽养殖场86家;邛崃整改117家、关停54家;崇州关闭809家,整改期实施断电措施237家;新津关停483家,搬迁3家,断电475家,设备拆除2家;大邑排查砖瓦窑236座,全部完成关闭拆除工作。成都市经信委下达了年度落后产能淘汰目标,年内完成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100户企业的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截至目前,全市78户小砖厂已全部停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实习生熊紫琪 原标题:成都打好“三大战役” 为市民创造更多绿色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