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二 产学研协同成合作主流 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并且产学研协同不仅限于“共同研发”,它的内涵在不断扩展 在科技创新工作日趋复杂的今天,多数获奖项目选择了合作——由两家及两家以上单位协同完成的项目有180项,占比达69.8%。而产学研协同创新,则成为合作的主流。由高校、院所和企业联合完成的获奖项目有116项,占联合研发项目的64.4%,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 产学研协同,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一等奖项目“中药大品种康复新液系统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就是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合作诞生的成果。企业相关负责人沈咏梅表示,三家优势互补、分工明确:企业接近市场,把关项目最终目标、临床研究等;成都中医药大学依托技术积淀负责药效物质成分研究、生产指导;四川大学则凭借相关人才和设备,给作为原料的入药昆虫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促进种源鉴定优化、防止退化等,“少了一家,事情都干不成。” 从获奖项目中可见,产学研协同不仅限于“共同研发”,它的内涵在不断扩展。 对于一等奖项目“高地应力隧道稳定性与地质灾害防治”,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孟陆波笑言奖状有一半要归于20余家合作企业——虽然他们并不属于研发单位。这是因为上述技术之所以能为高地应力隧道的地灾防治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是基于与企业的广泛互动。“与企业合作,我们边研发、他们边试用,同时不断反馈效果和新问题,倒逼我们不断改进。” 值得注意的是,各级政府项目支持,成为顶尖科技成果出炉的重要支撑力量。获奖项目中,国家、省部级计划项目达158项,占61.2%。 本报记者 熊筱伟 原标题:市场指挥棒主导 企业牵头项目过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