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风貌改造,甲足村有81户参与其中,户与户之间主体颜色不重复。 去年开始的风貌改造中,甲足村有81户参与其中,户与户之间主体颜色不重复,充分运用了藏民族大胆的色彩搭配,在细节的打造上如手工雕刻的窗沿、房檐等,都实现了藏民族传统修建方式的保留。汪孝锐说,甲足村同时依托“三微三态”独特的内涵,在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有一块规模不大的经济庭院,在游客来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品尝到农家原生态的新鲜蔬菜,体验最纯朴的乡村生活。 通过整体推进,目前甲足村共有旅游接待户42户,共有240余个床位,2016年黑水县彩林节期间床位全部售出,创造旅游接待收入80万元以上。甲足村旅游扶贫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让原本收入难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使腰包鼓了起来,并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据了解,去年甲足村原有的1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衣日恩家就在脱贫之列。 查拉村实行河谷果蔬立体间作,图为村民正在苹果林下为种植菜蔬松土。 6大沟域凸显特色差异 立体布局让优势产业集聚 除了依托“农旅融合”发展经济,黑水县不少村寨还紧扣“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创业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的主线来引领发展。其中,芦花镇查拉村就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以高山畜牧养殖、河谷果蔬立体间作为主导产业促农增收”的发展思路,成立了畜禽合作社和蔬菜合作社两个集体经济;芦花镇铁别村通过“一村一品”思路,建立了中药材集体经济和牦牛养殖基地及养羊合作社,村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让全村致富的愿景又近了一大步。 近年来,黑水县以绿色发展为主线,推动发展转型升级,县域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6年,黑水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3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69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515元,增长10.1%;实现旅游人次159.86万人,增长31.6%,实现旅游收入14.48亿元,增长24.5%。 “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后的铁别村。(刘登全 摄) 黑水县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沟壑纵横,有99条大小沟谷。该县农业畜牧水务局局长任青云解释,条块分割的自然形态,一方面决定了黑水县沟域间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决定了沟域间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的多样性,为农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最佳平台。为此,黑水结合沟域间交通、气候、劳动力、资源等差异性特点,将县域划分为果蔬中蜂民俗沟、核桃香猪花海沟、生态农牧温泉沟、冰山观光休闲沟、神山探险体验沟、药材藏鸡彩林沟6大沟域,突出沟域间差异性特色,对生态效益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进行立体布局,推动优势产业向沟域集聚,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努力形成“沟域带县域”的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