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广元3月7日讯(康勇) “农村有句话说得好,人穷志不穷,不能因为有政府的帮助就产生等、靠、要的思想。”近日,笔者来到尚武镇寨梁村七社李琼华家,随着与其攀谈,李阿姨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生活的艰难磨不掉乐观的态度 “人啊!一辈子总要有一些经历。”2013年,对于李琼华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说起当时的经过,现在的她都有点唏嘘不已,“当初家里的那娃儿爸出意外,住院花掉10多万,哪些都是外债啊!”婆婆久病去世,儿子正在读高中,对于一个43岁的农村妇女来说,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几双亮汪汪的眼睛盯着她,但她始终相信日子总会好起来。 2014年,基于她家的现状,全村议定为精准贫困户,“当时村干部给我说,我被评为精准贫困户,我实在是羞人的很啊!”说起自己的精准贫困户,李阿姨更多的是想到的是全村比她贫穷的多,需要帮助的人也多,最后通过乡村组与她交流,她默默的认同下这个称呼。 “这个女的很有能力,”她家旁边邻居这样评价她,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她建起了牛圈,买了5头母牛,在镇畜牧站的指导下实现了圈地养殖。2015年,又买了1头公牛。2016年底卖了6头商品牛,收入达4万多元,目前存栏32头。预计今年出栏10头,收入达7万元。 乐观的心态担起社会责任 “养牛赚了点钱,我有义务让我们村里都能富起来,”李琼华有很深的社会责任感,说起社会责任,她想的很简单,她觉得就是想大家都能在一个村里都能够过得很好,离她家不远就有2户贫困户,一户是杨心俊,一户是苟天太。 “当时出车祸,老婆又常年体弱多病,两个孩子还在上学,真的不知道怎么办。”说起当时出车祸后的自己,杨心俊真心的很感谢李琼华,知道杨心俊出事后,李琼华就主动与其交流,让他们发展养殖业来缓解家庭的一时之需,在她的带领下,杨心俊发展了养殖业,去年卖了400只鸡,收入近2万元,目前还喂养了200只,既照顾了病榻上的妻子和读书的孩子,又能增收致富。 “苟天太一个人还是需要我们大家都来搭把手。”李琼华劝邻居苟天太搞养殖,还与镇村干部一起搭把手,苟天太本人多病,母亲残疾,家庭缺乏劳动力,她利用空暇时间主动去帮助他们干农活,大忙季节配合政府帮助抢收,直到晾晒干净装仓为止。在她的帮助下也苟天太也发展了养殖业,去年出栏鸡200只,收入近1万元, 社会责任转发为感恩社会 旺苍县尚武镇在大力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攻坚战的同时,利用尚武镇天然的优势,发展农村致富产业,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大面积、规模化种植脆红李,大搞光伏发电项目,这些变化引起了李琼华,深深的自豪感,“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故土情怀,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离开家乡,在外谋生活。”李琼华讲。 看到了尚武镇近两年的变化,深深地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感动。她说:虽然她们是扶贫户;但是各级党委、政府没有抛弃她们,把她们当亲人,为她们送衣被、送发家致富的点子、送党的好政策,我们没有理由原地踏步,更没有理由不去发家致富。正是基于这种心态,她把各级党委、政府对她们的信任、理解、支持、帮助和厚爱化作强大的奔康动力,在搞好自家建设的同时还不忘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