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红军渡风景区航拍 白鹭湖 苍溪武当山仰天楼 云峰狮岭村 四川新闻网广元3月1日讯(阳雪梅)2月27日,在成都工作的苍溪籍女士梁丹,已在苍溪县陵江镇红军村“仁和农家”预订了半个月以后的两桌席位。其目的是想在苍溪梨花节火热氛围中,提前为在老家的母亲祝寿。因为有了诸如梁丹女士期待的梨花节,村里的农家乐又开启了新一轮“春忙”模式。 红军村里的红军渡.西武当山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距苍溪县城3公里处。交通便利,风景迤逦,红色文化、道教文化、生态文化各显特色,是一个以“红土地、绿山水、梨乡情”为主题,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道教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徜徉在红军村,红军将帅台、红军标语碑廊、红军英名堂和红军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映入眼帘;忆红山庄、长廊山庄、红军苑……一座座独具特色的农家乐,或沿景区排开,或傍青山坐落,或顺溪流而建设;登高揽胜,脚下树木葱茏,青山如黛;嘉陵江如一条柔软绿丝带,将老城新区紧系在一起。 以“红”带“绿”,以“绿”促“红”, “红”“绿”相融两相宜。“红配绿”,美酷了村里的环境和百姓生活。 每逢春天或节假日,村里游人、车辆便来往不停,游客或聆听红军故事,追忆红军足迹。登山攀峰,体验红军无畏精神。吃农家菜,忆苦思甜,畅游山间,吸尘洗肺进行全身氧气浴…… 据悉,村里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举行大小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80多次。 爆满的人气,激活了村里的农家乐也搅热了村里的“路边经济”:长廊山庄、红星苑、红歌会等10多家农家乐,接纳200余名当地农民就业,人均年纯收入3万余元;公路沿线,停车场一隅或房前走廊边,随处可见卖村里椪柑、甘蔗、烤红薯等特色水果、小吃或生态蔬菜的;有的启动了供老少皆宜的娱乐设施,或游乐园,或秋千比赛、或套圈捕鱼等。 “红绿”资源的深度挖掘,不仅让村里的基础条件大改变,村容村貌大变样,还为村里带来了更多的人流量、资金量、物流量和就业机会,更实现了一产和三产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苍溪县探索以旅游促扶贫,通过把探索廊道带动型增收模式、景区带动型增收模式、集镇带动型增收模式,把贫困村带动起来、把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来,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 在“景区带村”方面,苍溪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建设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参观体验项目、特色休闲漫步道等。在景区周边村,建设一批与核心景区互补相融的农业观光园、特色小镇等。在景区辐射村,建设家庭手工农家院和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园,实现差异化发展。 目前,全县5个A级旅游景区、苍溪国家森林公园、白鹭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九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区(景点),带动近3万农民通过发展特色美食、休闲农庄、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实现旅游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文明村狮岭村有星级农家乐15家,就地解决当地农民就业60余人次,人均年纯收入2.2万余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民1000余人次,人均年纯收入突破1.5万元…… 在探索廊道带动型增收方面,按照“建一处景点、引一批企业、活一带经济、富一方群众”的思路,打造了“醉美梨乡”精品乡村旅游、“水墨苍溪”嘉陵江水上旅游和“田园花海”河西走廊扶贫示范带等旅游黄金廊道,成功创建集交通组织、空间整合、产业集聚、形象展示、乡村旅游新业态等为一体的全省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 在探索集镇带动型增收模式。按照“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城镇布局、服务向城镇引导”的思路,创造性开展嘉陵江水电开发、天然气开发等重大项目移民扶贫搬迁,引导移民农户和集镇居民从事旅游商贸服务,创办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特色餐馆、特产购物店、民宿旅馆,移民搬迁农户成为旅游发展的最先受益者和脱贫致富典型。 下一步,苍溪将以推进全域乡村旅游建设生态康养旅游强县为抓手,从完善空间规划、保护资源环境,健全旅游配套服务、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等方面“着力”,力争到2020年,实现生态康养旅游总收入80亿元以上,对GDP和地方财政的综合贡献率均达15%以上,新增就业占当年新增就业的20%以上。(图片来自苍溪县旅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