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佘京秋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30日讯(记者 江瑶 摄影报道)春节,本是家家户户团聚的日子,在这几天里,忙碌的一年的各行各业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而每年总有一些特殊岗位的人,坚守岗位,人们最轻松惬意的一刻却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光。今年22岁的佘京秋就是其中一员。 作为成都博物馆一名讲解员,2017年春节,是她22岁来第一次没跟家人一起过年。 “上个星期安排下来了,我们所有的讲解员里有2位外省的,所以大家都主动让他们优先回家过年了。”这个春节,正好是成都博物馆的敦煌·丝路特展展出期,鉴于此前乾隆大展节假日的蜂拥而至的观众潮,成博为此做了十足的准备,而佘京秋他们19个讲解员将在春节期间给全市前来逛成都博物馆的观众服务。 得知大年初一不能回家后,佘京秋给广元的父母去了电话,“我爸妈很支持,因为这个工作性质就是这样,节假日最忙碌。像2016年的国庆节,元旦节,都是这么过的。” 2016年国庆节的时候,京秋正在成都博物馆给大家讲解,突然就看见人群中自己父母的身影,“当时真的惊着了。”佘京秋回忆起父母悄悄瞒着她到成博听她讲解的那次,脸上浮现出甜甜的笑容。“我父母看见我发现他们了,马上就笑了,我才知道他们一直跟在观众后面,用相机给我拍照,最后讲完了才上来给我说讲得好,后来还把我讲解的照片拿给家乡的亲戚朋友看。”京秋告诉记者说,不论是爸妈,还是她自己,都对这个工作感到很自豪。 “讲解员的这份工作,改变了我很多。”不仅是父母感受到了女儿的变化,就连京秋的同学,也对她“刮目相看”。“有一次我跟同学一起逛春熙路,他们知道我是做这个的嘛,就开玩笑说,哎,你给我们讲讲春熙路嘛!”同学本来只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随口一说,但万万没想到的是,京秋真的就把春熙路的历史娓娓道来了。“他们听完很吃惊,感觉像是以前认识的不是我一样。”说起这件往事,京秋忍俊不禁。 说起这个改变京秋的工作,跟她妈妈有不小的关系。 “那时候我刚刚从西华师大播音主持专业毕业,我妈正好在电视上那种底部滚动的字幕上看到了成都博物馆在招讲解员,就让我去报名试试。”京秋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一开始她并不没有抱多大希望,因为平时自己比较内向,对历史也不是很了解,而讲解员需要对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如数家珍,还要应对各类各样观众的问题。 “万万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通过了好几轮面试。”通过面试的京秋又是惊喜又是忐忑,因为在这之前,她连在大庭广众之下讲演的经验都没有。 但偏偏就是这样,京秋却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迅速成长,从不爱历史到爱历史,“做这个工作前,我去西安都没有去看兵马俑,就去爬了爬城墙和华山,但自从做了这个工作后,只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定要去当地博物馆。”在电视上看到《国宝档案》,认真记笔记,再跟讲解的内容结合,“这样讲起来就很有特色了。” “我觉得讲解员这个工作让我对成都的了解深入了不少。”京秋说,过去她只是觉得成都是一个安逸之都,但是做了这个工作之后,对成都的了解逐步深入,“我现在发自内心感觉成都是一个包容,很有内涵的城市。” 越是沉浸其中,京秋就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工作。因此,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自己也觉得非常充实。不过,京秋的父母也没打算让女儿一个人过。“大年初一他们会到成都来跟我一起过年。到时候,我准备带着他们去逛逛成都,对我来说,爸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原标题:【网络媒体走转改】90后成博讲解员:22年春节首次不回家 乐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