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吃饺子 品尝丰收喜悦 壁山村二组村民刘先锋当天特别高兴,他饲养的黑香猪上秤一称,足足100公斤,卖了2600元现金。三个大汉将黑香猪按住,村里的杀猪匠动作娴熟利落,三两下就将黑香猪分解,村里的妇女们也忙碌着,切葱、剁姜、剁肉、包饺子。 村里的“大厨”将包好的饺子放进锅里,时间到,揭开锅盖,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院坝里整齐摆放了15张大圆桌,热气腾腾的饺子被勤快的妇女们一一端上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皮薄肉鲜,刘先锋一口吃下去,不仅品尝到饺子的鲜香,也品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壁山村“第一书记”潘翔介绍,今年年初,经过市妇联牵线搭桥,村里引进了黑香猪养殖产业,2016年,壁山村村民共养殖黑香猪300余头。与普通生猪相比,每养殖一头黑香猪可增加收入400元。 刘先锋左手残疾,儿子长期患病,曾经一度感到致富无望,甚至对脱贫失去信心。市妇联派出的帮扶干部以及镇村干部与刘先锋促膝谈心,鼓励他学一门技术,用勤劳双手摆脱贫困。听了帮扶干部的话,刘先锋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培训,特别是村里举办养殖、种植等技术培训时,他不仅一节课都没有落下,还让帮扶干部帮他在城里购买了一些养殖方面的书籍。同时,刘先锋还动员妻子易琼林参加村里举办的竹编技术培训班。学到养殖技术后,2016年,刘先锋养了4头母猪、2头黑香猪、2头育肥猪、80只鸡。去年,刘先锋一家的纯收入达到了两万八千多元,成功摆脱了贫困。尝到甜头的刘先锋感慨:“贫困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技术,脱贫并不难。” 精准帮扶 184人告别贫困 壁山村位于高坪、嘉陵、广安三县(区)交界处,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村,2016年年初,全村共有贫困户61户、200人。在开展脱贫攻坚时,帮扶单位市妇联在走访调查时发现,制约壁山村发展的原因主要有:村道公路未完全硬化畅通、全村没有支柱产业、老弱病残幼人员较多、部分贫困人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找准症结后,市妇联筹集项目资金100余万元,用于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培训、阵地建设、危房改造、扶贫济困等。目前,已建山平塘15个、集中供水站3处,新硬化公路7公里,易地搬迁、危房改造、“五改三建”的房屋40座,集文化室、卫生站、农民夜校于一体的服务群众综合楼也竣工投入使用。 在产业发展方面,市妇联引导壁山村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电商”的模式,引进高坪竹编龙头企业以壁山村为生产基地建立分厂,形成就地生产、企业收购、网络销售的竹编产业链,熟练工每月可增收800元左右,50多名村民变身“产业工人”,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同时还采取“公司+支部+贫困户”的模式。引进川北凉粉公司、四川黑嘎嘎农业开发公司、南充老村长农村商贸公司,由村党支部、农户与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帮助贫困户发展以种植“二荆条”辣椒、柑橘、南瓜、花生和养殖土鸡、黑香猪为主的庭院经济,每户每年可增收近2000元。同时,还在村里开展“摆顺扫干净·建清洁农家”、优秀典型选树等活动,既扶贫又扶智,让文明新风吹遍全村的每一个角落。 通过精准帮扶,2016年,壁山村成功出列,全村54户、184人告别贫困。 在帮扶单位的帮扶计划中,2017年,还将引导壁山村村民栽种柑橘树2万株;建成壁山鸽业养殖基地,三年内发展养殖肉鸽、蛋鸽5000只;做大“壁山鸽业”和“橘香家禽”2个专业合作社品牌,带领更多村民致富,最终在壁山村建成集“柑橘、鸽子、小家禽”于一体的脱贫奔康产业园。(南充日报记者 李奎 实习生 曹欣) 原标题:杀年猪吃饺子看表演 村民欢乐迎新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