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  >  视觉巴蜀
  • 【我从脱贫攻坚一线来】从赶集到“赶街” 巴中高质量脱贫没有终点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07-08 09:24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肖伟

巴中村政学院加工中心车间内学生正在练习


人才引领,永不撤离的扶贫工作队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人才。近年来,我们向贫困地区选派了大批干部和人才,但从长远看,无论怎么加强外部人才支持,派去的人总是有限的,关键还是要靠本地干部队伍和人才。”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时指出了关键问题。

巴中市委组织部通过摸排、梳理发现,全市村(居)委会主任中大专以上文化仅占7.5%,村级后备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占35.5%。知识储备不足、受教育程度不高、面临着新的复杂局面缺乏办法……是村干部面临的普遍现象。如何让他们蜕变为一直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队伍?巴中村政学院给出了巴中答案。“我们主要围绕脱贫攻坚、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着力培养来源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助力脱贫攻坚的带头人。”巴中村政学院校务委员、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校长李勇介绍说,培训对象重点从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干部、回乡创业能人等10类人员中遴选,按照村推荐、乡遴选、组织部审核程序筛选学员。

“村政学院是个练兵场,脱贫攻坚是个教练场,乡村振兴是个比武场。培训过程中,教给我们的知识只是一个套路,不能生搬硬抄,具体操作还是要靠自己灵活变通。”巴中村政学院首期学员郑永飞当过兵、开过餐馆、跑过出租车,参加培训后,他回到家乡南江县黑潭乡白虎村,将在村政学院学到的“专合社+农户”模式活学活用,大力发展南江黄羊。在郑永飞的带领下,白虎村从远近闻名的信访村变成了如今的产业新村,央视《乡村振兴中国行》栏目还对他进行了专题报道。

返乡农民工党员马伟才培训结束后,回乡办起了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担任南江县红光镇柏山村支部副书记一职,目前养殖场年出栏生猪300余头。“搞农业必须要懂技术才行,上了规模尤其重要,在村政学院培训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

李勇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学院已先后举办村级后备干部、返乡农民工等中长期培训8期,培养村级后备力量600余名,482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5人考入乡镇事业单位,累计兴办产业项目283个,涌现出市县创业典范50人。

“我们将把脱贫干部人才培养与战略储备相结合,让最前沿的干部人才培养实体化、系统化、专业化、常态化,造就村村‘永不撤离的扶贫工作队’!”巴中市委组织部两新组织党工委副书记殷处阳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