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求“质” 内江明确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提质升级

2024-06-15 09:58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李永琴 文/图)6月14日,中共内江市委第八届八次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内江市委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提质升级的决定》,明确了2027年和2035年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提质升级的阶段性目标,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提质升级的工作任务和支撑保障。

           

▲全会现场。(李永琴 摄)

发展新质生产力,内江有哪些着力点?内江市委第八届八次全会给出答案:“推进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和“推进产业创新塑造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全会中提到,内江是传统老工业基地,正坚定不移做大工业,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但仍然存在创新动能不足、产业体系不优、产业能级不高、资源环境约束较大等短板。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内江必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提质升级,为内江现代化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为此,全会锚定内江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提出到2027年,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新进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平台资源集聚能力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跃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明显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到2035年,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体形成,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科技创新方面,全会提出,要发挥园区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内江经开区、内江高新区等国家级园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示范带动各类园区加速汇聚创新资源和产业;要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建立企业梯次培育长效机制;要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化与知名高校(院、所)战略合作,推动创新资源共建、成果共用、利益共享;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路径。在产业创新方面,全会提出,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推动钢铁、水泥、玻陶等传统行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要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推进页岩气+、钒钛+、甜味+、装备+四大优势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和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要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产业;要培育发展未来产业,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氢能、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生命科学等产业;要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支撑保障方面,全会提出,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坚定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提质升级各方面全过程,凝聚强大合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促进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持续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争取环境容量指标,留出产业发展的足够空间。壮大创新人才队伍,编制实施产业科技人才教育一体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产教、产才融合发展新体系。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力实施财政金融互动政策,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激励政策,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

同时,全会还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研”与“用”的关系、“新”与“旧”的关系、“政”与“企”的关系,推动产业结构提质升级。要扎实做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狠抓项目投资、工业经济、农业生产、消费提质,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确保“双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