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珍稀生物3115种!揭秘眉山生物多样性“家底”有多厚!

2024-05-22 15:17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李田 余萍)5月的黑龙滩水库,青山绿水、风清气爽,3.5万余亩的水面碧波荡漾,桃花水母浮游其间,一张一合舞动着触须,悠然自得。

从2022年起,黑龙滩水库已连续三年发现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对水质要求极高,需要自然环境好、水质接近、酸碱度适宜等一系列优质的环境条件。”据黑龙滩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黑龙滩水库进行了生态移民、截污管网、雨水隔离等一系列措施,如今,黑龙滩库区水质常规指标已由原先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提升为现在的Ⅱ类,对黑龙滩的保护就是对桃花水母的保护。

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为何偏爱眉山?眉山还有哪些珍稀动植物?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哪些亮点?

今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主题是“生物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5月21日上午,眉山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眉山市生态环境局、眉山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眉山分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通报眉山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关情况。

眉山地处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西部,岷江、青衣江穿境而过,是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的故里,是岷江之畔的千载诗书城,也是“华西雨屏”区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的组成部分,是世界主要被子植物的摇篮和分化中心之一,是全国划定的50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四川省划定的13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这里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四季分明,气候温润。

不止桃花水母。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珍稀物种现身眉山,眉山生物多样性的家底持续“增厚”。

据调查统计,全市生物种类为3115种,包括陆生野生动物479种,其中,大熊猫、羚牛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猕猴、小熊猫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2种。陆生植物2267种,其中,红豆杉、珙桐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桫椤、鹅掌楸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4种。水生生物369种,其中,鲶鱼、黄颡鱼等经济性鱼类20余种,长吻鮠、齐口裂腹鱼等珍稀类鱼类10余种;大鲵、中华胭脂鱼等保护动物10余种。

“厚实的生物多样性‘家底’,不只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更需‘后天加持’的体系保障。”发布会上,眉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申小军介绍了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关情况。

申小军介绍,眉山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内容纳入全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先后编制印发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规范性文件,同时,积极开展“绿盾”“渔政亮剑”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内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和涉及野生动物、森林、古树名木、线上非法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

当前,眉山初步构建起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通过专业观测与评估,“数智”赋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让美丽眉山建设从“细节”出发。全市现共设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14个,面积939.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3.16%,“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1号碑”落户眉山。

生态环境的美丽嬗变,也离不开全社会的自觉保护。近年来,眉山以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意识为目标,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多元化的生物多样性宣传科普体系,不断探索、创新、拓宽公众参与途径,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瓦屋山熊猫博物馆、西南萤火虫研究和保护中心、仁寿县生物多样性宣教基地,生态+经济蓬勃发展,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美美与共,生生不息。丰厚的生物多样性“家底”,是万物并秀、生态涵养的成效,更是眉山坚守生态发展的回馈。眉山将始终秉持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悉心守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严格完善制度体系、精准加强科考监控,提升群众共治共享,不断优化战略布局、完善行动抓手,永葆奋进姿态,不断贡献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眉山力量。(图片来源:眉山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