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今年张坝桂圆林节假日期间接待游客10余万人,同比增长56%;罗湾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022年比2017年增长13%,人均纯收入均提高40%......近年来,江阳区从实施“河长制”到推广村级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实现了“水清亮”“风景美”“产业旺”,交上了一份群众满意的“管河治水”答卷。
![]() |
106个村(社)试点建设快速推进
碧波荡漾,鸟飞鱼跃,美丽江阳还复来。四川省河长办向全省推广雅安市解放村“一室三队一超市”村级河湖管护体系,江阳区迅速制定印发《2022年江阳区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试点推广实施方案》,计划在全区106个行政村(社区)试点推广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
如何打通河湖治理保护“最后一公里”?方案明确提出,江阳区要从“重视点上污染问题治理”,转向“面上长效机制建设”,激发基层自治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河长制工作由“上热下冷”向“上下共同发力”、由“被动管护”到“主动作为”、从“要我管护”到“我要管护”的三个重要转变。
“桂圆林社区紧临长江,辖区内还有大洞桥河。张坝桂圆林风景区是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省属‘永久性绿色保护区’,有‘我国内陆唯一的龙眼种植基因库’之称。”茜草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玉君说,在桂圆林社区打造“共建河长体系、贡献美好家园”的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创新类试点工作势在必行。
种子一旦落下,便在这片沃土遍地生花,一场基层河湖管护的改革在江阳区紧锣密鼓,全面展开。
3个示范创新基层河湖管护模式
务实解决问题,常态长效管护。江阳区因村施策、因地制宜,精心打造茜草街道桂圆林社区、南城街道滨江社区、黄舣镇罗湾村三个示范点,创新推出三种基层河湖管护模式。
“1+3+N”,桂圆林社区以一个“河长工作室”为核心,链接市、区、街道级包保部门、张坝景区、龙湖物业及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等长江河边N个资源形成3个志愿者队伍,通过党建引领、整合力量,实现了“上下级对接,党群共融,社企共建”的河长治理目标。
“四个五”,滨江社区建设五个平台,促进五级联动,凝聚五支队伍,联合五大行动,落实河长制守好责任河,生动再现了“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山水相依、景城交融的美景。
“四长”联动“五队”,罗湾村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四长融合”“五队联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实现了集体公司共赢,村民人人参与、岸上岸下共治,共同守护母亲河。
桂圆林社区、滨江社区推广成果获得省、市河长办肯定,吸引了龙马潭、泸县、合江等前来参观学习。截至目前,江阳区已初步完成66个村(社)试点建设工作。
齐抓共管全民治水氛围愈来愈浓
山水塑形,绿韵为裳。绿,是江阳的底色,也是江阳一直悉心守护的颜色。
![]() |
“基层党组织是推动‘解放模式’落地的核心。” 江阳区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分享经验,全区依托“一室三队一超市”工作体系,制定保护方案,建立“1+1+N”基层河湖长制管理体系,组建党员志愿队+宣传志愿队+清漂保洁队伍,协助村级河长开展宣传、巡护和治理工作是关键。
江阳区还运用乡风文明生态超市引导作用,把河湖长制工作渗透到基层。“河长制”向“全民治”转变,“小积分”提升“大生态”,“志愿护河+积分兑换”方式,充分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有效凝聚起全民护水的强大力量。
“积分对象不仅包含本社区居民,长期居住在本社区的人也可以参加。退捕渔民、居民群众、党员干部、志愿者各种身份的人都在积极为护河治水作贡献。”河段长王义楷说工作的同时还能集勋章兑换奖励,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他还发动了亲戚、朋友、邻居加入其中。
目前,江阳区已设立河长工作室66个,乡风文明生态超市34个,组建河湖管护队伍121支,累计开展宣传活动280余次,全民治水氛围愈来愈浓厚。
下一步,江阳区将进一步坚定信心,持续强化基层河湖治理,继续推广“解放模式”,不断提炼总结经验举措,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百强、幸福江阳作出绿色贡献。(供稿:江阳区融媒体中心 张红 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