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种桑葚 年入30万

2020-05-30 07:33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泸州5月30日讯(周超文 邱有义 文/图)“南风送暖麦齐腰,桑畴椹正饶。翠珠三变画难描,累累珠满苞。”清代叶申芗在《阮郎归·桑椹》中这样描写桑椹的美,如今在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长寿村青年农民刘大伟几年的努力下,不仅将此美景展现在市民面前,而且借助体验采摘和延伸产业链制作桑葚酒,他不但将桑椹产业做得红红火火,一年下来,他的20亩桑葚园还给他带来了30万元的收入。

工人展示桑葚果及其果酒

瞄准市场 返乡创业种桑葚

2015年,刘大伟与桑葚结下了缘分。那年5月的一天,在外打工的刘大伟参加一个朋友的家庭聚会时,朋友拿出了一瓶特制的桑葚果酒叫大家品尝。当刘大伟品尝后得知,这桑葚果酒不仅味道好,而且对人体还有多种保健作用,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这让刘大伟心动不已。

第二天,刘大伟就对当地的桑葚产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他这才得知,桑葚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对人体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的美味水果,可以加工成桑葚果酒等多种产品,还可以与采摘游玩相结合。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桑葚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

随后,刘大伟就放弃了在外打工的生活,返回纳溪龙车镇长寿村的家里,将自家和别人的16亩多田地租用了下来规模种植桑葚,面积达到了20亩。

“我之所以回乡选择种植桑葚,除了桑葚本身种植技术简单,一年可采两季产量高达1000公斤外,更因为我这里地处城郊,可以成为市民体验采摘的新去处。”刘大伟告诉笔者,他在种植过程中,严格生态种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甚至连除草都是自己用镰刀割。有时桑叶上发现了虫子,他都是用手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历经三年的管理后,不仅桑树长大了,枝干上,还密密匝匝地结满了桑果。

2018年4月,刘大伟的30亩桑葚果采摘园开园,由于前期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进行了吆喝扩散,加之地处泸州城郊,且泸州至龙车的城市公交车打从桑葚园边经过,甫一开园,酸甜美味、红得发紫的桑葚果每天都吸引了几十到上百名游客慕名而来。虽然体验采摘每公斤需要10元/公斤,但依旧挡不住游客的脚步,刘大伟的桑葚园成为了龙车镇农业休闲旅游的“打卡地”。

双腿走路 桑果变酒卖得欢

“刘老板吗,下一批酿造桑果酒时,我先预订20斤……”进入5月后,刘大伟面对因气温升高导致游人有所减少的实际,他就每天将成熟的桑葚果全部采摘下来通过特殊工艺制作成桑葚果酒。虽然还在陆续制作,但每天都有三两个游客打来电话预订。喜得刘大伟连连说:“这桑葚果变成桑果酒后,不仅让未及时采摘的桑果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卖价还翻了倍。”

这两年,刘大伟的桑葚果除了以体验采摘方式卖鲜果外,为了应对天气炎热后体验采摘游客减少导致桑葚果不能及时消化的情况,他借助纳溪区一葡萄酒厂的技术优势,并在纳溪区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下,结合桑果特性,自创了独特酿酒工艺,将桑葚果深加工成桑果酒。

笔者看到,刘大伟酿制的桑果酒色泽红艳透明,口感清柔酸甜,而且比葡萄酒含有更多的营养成分,具有降低血脂、滋阴补肾、美容养颜等保健功能,深受市场欢迎,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我的20亩桑葚园,一年两季可以产果2万公斤,按有一半被游客采走,可用于酿酒的都有1万公斤。”刘大伟说,5公斤桑葚果可以酿成1公斤酒,1万公斤可以酿成桑果酒2000公斤,按照每公斤酒的批发价100元计算,桑葚酒就可实现销售收入20万元。“加上体验采摘卖出的10余万元鲜果收入,我的20亩桑葚园实际可实现收入达30万元。”刘大伟欣喜地说,接下来我还要为自己的桑葚果酒注册商标,为家乡发展桑葚产业和带领家乡的父老乡亲致富增收,开辟出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