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  >  视觉巴蜀
  • 公益性岗位托底!凉山7个县安置1.2万人 彝族阿妈直言:“日子更有奔头了!”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04-27 10:08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王飞

在小区做保洁,既把自家小区变漂亮,还有钱拿,小区的公益性岗位让贫困户们喜笑颜开。

  四川新闻网凉山4月26日讯(记者 李丹 摄影报道)4月23日的凉山州喜德县,气温只有几度,但寒冷的天气也没能阻挡马海车罗工作的积极和内心的愉悦,“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生活有了保障,政府还帮我们修房子,真的太感谢了。”

  今年53岁的彝族阿妈马海车罗,之前住在山上,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进了干净漂亮的彝欣小区。不仅住上了好房子,马海车罗一家也逐渐过上了好日子,“我老伴62岁,我们身体都不是太好。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我安置了公益性岗位,在小区负责清扫,每个月有几百元钱。”

谈到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马海车罗笑的合不拢嘴。

  让马海车罗更加高兴的是,自己26岁的儿子,在各方的帮助下,已经顺利从绵阳师范学院毕业,现在当地中学开始任教。儿子有了固定体面的工作,这是马海车罗最大的骄傲,“以后的日子更加有奔头了。”

  喜德县就业局负责人介绍,彝欣小区作为安置小区,共为9个乡镇33村的125名村民提供了公益性岗位,“岗位主要是保洁,负责小区内公共地段的保洁工作。他们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个月工资350元,每周只上一天班。”

漂亮的彝欣小区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就业局获悉,四川进行“家门口”兜底安置就业。指导7个未摘帽贫困县进一步统筹资金、资源,结合疫情防控形势、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及资金承受能力,开发一批疫情消杀、卡点值守等临时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的贫困劳动力。截至目前,7个未摘帽贫困县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2万个,安置贫困劳动力1.2万人。

左边为秦照会的老房子,右边为政府帮建的新房。

手拿女儿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秦照会非常自豪。

  和喜德县马海车罗一样享受公益性岗位安置的,还有几十公里外越西县丁山乡丁塘村55岁的村民秦照会。秦照会家里有4口人,老伴平时就在家附近打点临工,“大女儿也在工作,小女儿还在读书。”缺技术,是秦照会一家致贫的主要原因,和马海车罗一样,秦照会也一心想把孩子送出去学知识。

  “小女儿现在绵阳读书,学的是幼儿教育之类的。”谈到在读书的女儿,秦照会满脸笑意,“家里享受了好政策,政府帮我们修建了新房子。现在女儿也在外面读书了,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了,感觉日子越来越好了。”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