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开“一盘棋” 六方面35项任务 川渝强势推动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

2023-04-25 20:02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余开洋 摄影报道)2023年3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为了让大家更详细了解相关情况,4月25日,《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解读新闻发布会在重庆召开。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米本家介绍了总体方案的有关情况;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赵光平;中共达州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丁应虎;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廖雪林等万达开三地领导就记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万达开地区位于三峡库区和秦巴山区腹心地带,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关口和成渝地区东出北上的主要门户,2022年常住人口814.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283.2亿元。区域内红色文化、移民文化、巴蜀文化等历史文化璀璨多彩,天然气、锂、钾等矿产资源富集,道地中药材、富硒农产品等山地农业资源禀赋良好,统筹发展基础好、潜力大。

主要考虑

“在起草总体方案时主要有三点考虑,一是统筹的发展理念,二是辐射带动的功能,三是改革主要是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米本家介绍说,《方案》紧扣“统筹发展”这一核心,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共同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共培共育、开放合作内外联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共同打造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省际交界地区统筹发展新范例。

在辐射带动方面,支持万州建设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达州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地区一体化发展。区域内重在提升能级,加快万达开地区规划衔接、政策对接、产业链接,提升整体发展能级,打造引领带动渝东北川东北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中心。区域外,强化辐射扩面,推进与周边市区县的协同联动,加快双城经济圈北翼发展。

同时,聚焦改革探索重点突破。《方案》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以打破行政壁垒为突破口,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区域市场壁垒,探索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的统筹发展制度,立足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抓住突出、紧迫的关键性问题,探索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以重点改革“小切口”推动统筹发展“大突破”,为川渝毗邻平台合作、区域协同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发展目标

《方案》提出,到2025年,统筹发展制度体系加快建立,区域经济实力、生态质量、枢纽功能持续提升,聚集发展态势加快形成,支撑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作用不断增强。到2035年,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协作水平明显提高,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功能更加突出,统筹发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引领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作用更加凸显,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形成一批可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省际交界地区统筹发展的经验做法,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基本建成。

米本家介绍说,《方案》充分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四川两省市及万达开三地“十四五”规划,明确坚持系统观念、整体联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改革创新、重点突破,坚持民生为本、共建共享原则,加快推动万达开地区打造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样板、统筹发展制度创新先行区、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和川渝东北地区重要增长极。到2025年,统筹发展制度体系加快建立,区域经济实力、生态质量、枢纽功能持续提升,聚集发展态势加快形成,支撑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作用不断增强。到2035年,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引领渝东北川东北一体化发展作用更加凸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基本建成。

主要任务

据介绍,为达成这一发展目标,《方案》提出了35项具体任务,共涉及六个方面,即共筑山青水美的绿色生态屏障、共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共建绿色智慧的现代产业集群、共塑内外联动的开放合作格局、共建普惠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共推统筹高效的体制机制改革。

具体而言:

共筑山青水美的绿色生态屏障,将共建三峡库区生态廊道、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协同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强化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打造森林丰茂、山清水秀、地宜耕植、生物多样的绿色生态屏障。

共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将统筹建设综合交通网络、水利工程、能源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构建绿色智慧、管理协同、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体系。

共育绿色智慧的现代产业集群,将统筹推动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强化能源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协同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共建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圈,共同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

共塑内外联动的开放合作格局,将协同推进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不断拓展多层次开放合作空间,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更高层次的开放合作。

共建普惠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将协同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大力拓展教育、公共文化、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领域合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共推统筹高效的体制机制改革,将立足破解制约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动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