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攀枝花3月27日讯(记者 杨颜铭 陈荞 刘浩然 陈晋渝 摄影报道)天时、地利、“仁和”,这里的“仁和”在攀枝花,是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桥头堡。
乘动车从成都出发一路向南,5个多小时后到达四川最南端——仁和区。这座城市有着冠绝一方的光热资源,造就了最稀有的“温暖”,成就了最理想的康养天堂。
![]() |
(生机勃发的仁和城区)
去年12月26日,成昆铁路复线全线通车运营,大大缩短了攀枝花与成都的时空距离,有力推动攀西经济区与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协同联动。而仁和,在四川南向开放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也进一步凸显,当地产业发展借此“东风”提质增量、提速增效。
![]() |
(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动车驶入攀枝花南站)
迈入2023,作为四川南大门,仁和将如何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端出哪些拼经济的“招牌菜”,扛起门户担当?近日,记者走进仁和,对话中共攀枝花市仁和区委书记班宏;深入一线记录当地“拼”字新气象,探寻“拼”字劲道,感受四川最南端在奔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劲脉动……
![]() |
拼谋划:
聚力“三大主题年” 扛起门户担当
记者:攀枝花市仁和区作为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重要枢纽,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优越,刚过去的2022年经济发展量质齐升。当下,迈入新征程,全区的发展思路、目标路径是如何谋划的?怎样扛起门户担当?
班宏: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起步之年,还是仁和建区 50 周年。关键之年,我们对“仁和怎么办、怎么干”进行了梳理和思考:围绕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和市委“工业强市、精明增长、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仁和将突出“工业当先、制造为重;阳光赋能、绿色低碳;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三个发展重点,以制造业攻坚年、服务业发展年、乡村振兴提升年“三大主题年”为抓手,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 |
(睿恩光电百万级无尘车间)
具体来看,“工业当先、制造为重”,仁和将以制造业为主导构建“3+2”现代工业体系,即加快发展钒钛铸造、光电信息、清洁能源3个百亿级主导产业,巩固提升新型材料、绿色煤炭2大重点产业。
![]() |
(西南钒钛制动鼓铸造车间)
对于“阳光赋能、绿色低碳”,我们将通过提升发展“含绿量”,增强产业“含金量”,推动现代农业、康养文旅、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 |
(仁和大河河畔)
对于“城乡融合、共同富裕”,这是承接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和市委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推动城市提质,推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着力重点。
实施“三大主题年”,归根到底都是抓产业。“落子”产业发展,仁和才能下活产业兴区这“一盘棋”,真正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建好南向开放门户枢纽,负起“四川南大门”的时代担当。
![]() |
(仁和普达国际康养度假区)
拼工业:
加快发展3个百亿级主导产业 实现“五个翻番”
记者: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仁和区将2023年定为“制造业攻坚年”,意欲何为?将如何做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端出哪些“招牌菜”?
班宏:强产业必须强工业,建强工业支撑、制造业扛起大旗,才能真正实现兴区。
目前,仁和高质量发展最大短板在工业,最大潜力也在工业,可以说是基础和优势同在,困难与机遇并存。
将2023定为“制造业攻坚年”,因为我们看到了机遇,找到了方向,更有了良好支撑。仁和大力发展制造业,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居于首位的现代化关键支撑,完全符合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同时,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龙头企业和市场需求,让制造业“当家”,必将掀起产业转型升级的又一轮高潮,有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产城人”深度融合,全面打开城市发展新通道。
![]() |
(西南钒钛制动鼓机加车间)
目前,我们已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将加快发展钒钛铸造、光电信息、清洁能源3个百亿级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制造业体系,围绕钒钛铸造、光电信息、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绿色煤炭等方面拼经济、开新局,力争到2025年,区本级规上工业制造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制造业产值占比、工业税收、规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在2022年基础上实现“五个翻番”。
![]() |
(美亚迪智慧光电产业园生产车间)
具体来看,今年将围绕西南钒钛年产 120 万吨含钒铸造铁水产能,不断发展耐磨铸件、汽车制动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等铸造产品;加快总投资15亿元的美亚迪智慧光电科技产业园建设,该项目作为仁和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 共分两期, 一期项目即将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也在加紧建设中,随着相关企业加快入驻,今年有望实现光电信息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加快 3 家煤矿企业的升级改造,推动煤炭产业安全、绿色、集约化、高质量发展;力争再创建 3 家高新技术企业、2 家省级绿色工厂。
![]() |
(美亚迪智慧光电产业园)
对仁和而言,发展3个百亿级主导产业、实现“五个翻番”是实实在在看得见、够得着的目标,有抓手、有支撑。实现工业“量质齐升”,我们正在努力,信心满满。
拼共富:
争当排头兵 建设共同富裕城乡融合示范区
记者: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作出了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探索具有四川特色共同富裕新路子的重大部署。仁和区作为攀枝花城市南向拓展的主阵地,对此有哪些规划?怎样打造共同富裕的“仁和样板”?
班宏:共同富裕既是部署要求,也是目标导向。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的总抓手,攀枝花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更高水平地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于仁和而言,则要争当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排头兵。
![]() |
(仁和城区街道)
我们将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新型城镇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区域协同共富,“消底、提低、扩中”,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高效能社会治理八大行动。
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起步之年,将不断探索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现实路径,出仁和成果、见仁和成效、积仁和经验,奋力建设共同富裕城乡融合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跃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万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控制在1.8以内。
![]() |
(2023年仁和区迤沙拉姊妹节开幕式)
拼蓝图:
“进则繁华、归则田园” 南向开放门户桥头堡前程似锦
记者:2022年底,成昆铁路复线全线通车运营,仁和迎来了历史性交通大改观。新的一年,仁和将从哪些方面着力,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班宏:2022年12月26日,成昆铁路复线全线通车运营,这为仁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由攀枝花南站至成都的时间缩短至5小时左右,缩短的不仅仅是两地之间的距离,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工作与生活方式。今年春节期间,仁和接待游客65.52万人次,同比增长834%;旅游综合收入33020万元、同比增长526%,是近年来客流量最多,旅游消费收入最多的春节假期。
![]() |
(2022年12月26日,乘客们登上攀枝花开往成都的动车)
此外,去年底,中老班列(攀枝花)首发,标志着东南亚到我国西部及欧洲距离最短国际铁路通道打通;丽攀高速建成通车,高速路网互联互通更加紧密,仁和对外交通可以说迎来了颠覆性“大改观”。从开放“边缘”走向发展“前沿”,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得以畅通。以往的“交通末梢”,正大踏步向“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桥头堡”迈进,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 |
(仁和城区)
在城市建设方面,仁和有全市最大的城市发展空间,是攀枝花城市南向拓展的主阵地。2023年,我们将加大城市更新力度,在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快速通道建设上持续用力。按照“进则繁华、归则田园”现代公园城市思路,结合“花城”打造,持续推进城市微公园、体育公园建设,实施大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桥头堡。
“产业兴区、宜人新城”。未来的仁和,我认为应该是一座绿色活力和谐的现代化温暖之城,产业有活力、生活很安逸、环境很优美、人民很幸福,能够真正实现“繁华都市”与“田园风光”的和谐统一、无界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