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泸州12月15日讯(记者 徐昭磊 杨颜铭 李举涛 陈晋渝 摄影报道)健康是幸福的底色。“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十年来,泸州加快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扩大优质健康资源供给,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绘就群众健康的“幸福底色”。
![]() |
泸州市人民医院新院
配套升级落地 破解看病难问题
走进泸州市人民医院沙茜院区,宽敞舒适的就医环境和贴心尽责的医疗服务是第一感受。
“奶奶,您慢点,我扶着您走。”“叔叔,您的证明已经办好了!”在沙茜院区门诊大厅,随处可见温馨服务的身影。2020年起,市人民医院将服务质量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启动服务品质提升暨9S精益管理项目,在门诊大厅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该中心不仅为群众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还将目前可实现的办事服务打包前移,融合门诊部已有的服务项目,确定了九项直接面对患者及家属提供的服务并实行一站式办理,优化了办理流程,减少患者在医院办理医疗事务“到处找、到处跑”现象。
曾经的市人民医院仅有占地11亩的市府路院区一处诊疗场所,场地和设施方面的短板成为多年来制约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切实解决群众的就医问题, 2013年12月1日,占地面积133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000张的沙茜院区在酒谷大道破土而出。随着2017年12月沙茜院区门诊正式开诊、2018年7月整体投用,市人民医院一院两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正式形成。
泸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泸州将大力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奋力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其中,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是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建设内容;而建设的底气,在于省内排名第二的区域医疗资源和始终守护群众健康的初心。
![]() |
西南梅奥医院
泸州现有医疗卫生机构4556家,其中三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17家(“三甲”医疗卫生机构7家)、实现了每个区县均有1家三级综合医院,建成(立项)重症医学科、肺病科、肾病科等中西医国家级重点专科13个、省级重点专科43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5万余张、每千人平均床位数8.23张,医疗卫生人员总数3.3万余人、每千人口7.92人,注册护士1.6万余人、每千人口3.79人。
此外,泸州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医,在全省率先实施《社会办三级医院分阶段执业》政策,大力引导社会办医发展。截至2022年9月,全市民营医院数量达到119家,全市诊所数量达982家;民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7077人,床位10074张。
不断落地升级的医疗资源,不仅是泸州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的重要支撑,更是为守护泸州人的健康提供了优质保障。
![]() |
市县两级医疗机构正在开展远程会诊
“互联网+医疗”赋能 让群众就医获得感更强
在泸州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的自助机前,前来就诊的李先生正在使用机器自助缴费。“原先去医院看病得起个大早,挂号缴费都要排队,特别麻烦。现在手机能提前挂号,大厅的自助机就能缴费,还能支持医保支付。”李先生说,现在来院就医减少了很多排队等候的时间,检查结果在手机上也能直接查看,非常方便。
![]() |
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启动智慧医院建设,积极拥抱“互联网+”,推行微信预约诊疗服务、诊间支付,并增设自助终端,提供多渠道自助缴费、查询、清单、检验报告单打印及床旁自助结算等服务,让就医流程更便捷、更“智慧”。
如今,通过搭建“健康泸州”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实现全市统一“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入口,提供分时段预约挂号、诊间支付、报告查询和全民预防保健的居民健康档案查询、妇幼母子健康手册等功能。就医不再线下来回跑、排长队。如今,挂号、缴费、查结果等环节,只需轻点手机即可完成。
10年来,全市“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让就医更方便。
![]() |
市域内医共体建设
推进医疗改革 全民共享“健康红利”
医疗改革,关乎民生,惠及群众。泸州市作为四川省综合医改试点市,聚焦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促健康”等问题,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中医药传承创新、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一项项改革成效让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
——构建区域医药中心,聚集优质医疗资源,破解群众看病难。出台了《泸州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分级诊疗体系的实施方案》《泸州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实施文件,以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为重点,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载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卫生机构错位协同发展,推动形成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 |
乡镇卫生院提档升级
——构建“三医联动”新格局,释放医改“新红利”,破解群众看病贵。坚定不移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以政府主要领导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推动“三医”真联真动真改。在泸县开展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试点,着力在“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增活力”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构建全民保健新模式,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围绕让群众少生病、晚生病,在全省创新开展全民预防保健工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探索建立全人群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全民预防保健工作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贯彻优质保健服务。
![]() |
西南医科大临床医学、药学入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
工作亮点纷呈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随着改革红利释放,这十年,泸州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亮点纷呈、成绩斐然。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探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从顶层设计入手,在架构上打通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梗阻”,优化支部设置,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严格落实“把支部建在科室上”的相关要求,建立了77个基层党支部。
2021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春晖医生蒲公英行动”获批西南医科大学优秀党建工作品牌。医院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支部结对,社区共建的方式,76个党支部结对70个社区,以“弘扬中医药文化,播撒健康的种子”为主题,以“搭好一个平台、建好两支队伍、做好六化工作”为目标,建立春晖医生蒲公英行动·中医药健康服务站,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特色体验、中医药便民服务等,下沉优质的医疗资源,深入群众、发动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让群众真正“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
![]() |
全国唯一一所培养医疗器械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
近日,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申报的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三个专业获批。在院长鞠梅看来,未来学院医药专业群、医学技术专业群、医疗器械专业群和工学专业群生态链将相互支撑,同频共振,健全产业全链条的人才培养。
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培养医疗器械专门人才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中国西部工匠城核心区,校园占地530亩,校舍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建校一年多来,学校重点唱好招生突破、专业申报、产教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重头戏”,迈出从“全国唯一”向医疗器械领域“全国第一”冲击步伐,为泸州“一体两翼”特色发展、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城市核心能级,做强人才支撑。
(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