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泸州12月15日讯(记者 李举涛 杨颜铭 徐昭磊 陈晋渝 摄影报道)进入12月,泸州长江段江面迎来了来自远方的客人——红嘴鸥。泸州市民在滨江路和这些美丽的精灵来一次冬天的“邂逅”。
越来越多的候鸟到泸州过冬,是泸州近年来生态环境变好的一个缩影。新时代十年,泸州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践行“两山”理论,加快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 |
合江永兴诚酿造基地
不只是酒香:赤水河生态保护见成效
初冬的合江县真龙镇,在白色的薄雾衬托下,穿流而过的赤水河河水显得更加青绿。蜿蜒的赤水河,孕育了茅台、郎酒等美酒,滋润了两岸的美味,灌溉了沿岸良田和果林。
合江有一句童谣:“赤水河万古流,上酿酒下酿油。把茅台郎酒留在了上游,把合江酱油留在了下游”。童谣里说的合江酱油是本地的古法酿制的优质酱油。四川合江县永兴诚酿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红介绍,合江酱油的好品质,除了“日晒夜露”的传统技艺,与赤水河流域独特的水质资源也密不可分,“合江独特的水质和环境,是合江酱油好品质的一个重要保障”。
![]() |
合江永兴诚酿造基地
12月的合江县真龙镇,大街小巷里摆摊售卖最多的是柚子——合江远近闻名的真龙柚。和其他地方的柚子不同,真龙柚甜度很高,没有苦涩的口感。真龙镇副镇长付至扶介绍,“赤水河的河水和真龙独特的小气候让真龙柚有独特的口味,乡亲们现在收入高了,保护赤水河的积极性也高了,大家一起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真龙柚现代农业园区种植真龙柚约4.5万亩,2021年产量约3800万公斤,产值约3亿元,获得了全国农博会金奖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为了保护水源等资源,园区围绕“绿色、生态、安全、高效”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种养循环的“绿色农业”。今年共开展真龙柚红黄蜘蛛统防统治1.5万亩,大实蝇统防统治2000亩,开展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及安全用药技术培训1000余人次,安装杀虫灯500余个,投放天敌昆虫捕食螨5000亩,悬挂黄板、诱蝇球共50000余张(个)。此外,园区还在推广让有机肥、农家肥逐步代替化肥,今年全镇共发放有机肥80吨,大大减少了化肥用量,达到化肥减量增效。
![]() |
合江真龙柚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合江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立了合江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始终把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通过综合推进流域治理,合江县统筹做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三水共治,为沿线人畜饮水、农业灌溉提供了优良的水源保障,受益人口38万人,受益农田面积3.7万亩。
合江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股负责人潘虹介绍,“近年来合江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牢赤水河下游入江断面。赤水河醒觉溪国控考核断面和鲢鱼溪市控断面均稳定保持Ⅱ类水质标准,流域内锁口水库(县级备用水源)和9个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 |
泸州港为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天府首港(图为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于2001年4月开港)
守一方碧水:争创“绿水绿航绿色发展”样板市
除了赤水河,在泸州各大河流的航道、码头,生态保护的各项工作也在推进。两江交汇的泸州,正在全力争创全省首批“绿水绿航绿色发展”样板市。
2018年,泸州启动了泸州港口总体规划修订工作,吹响了长江生态保护攻坚战的号角。通过规划修订,泸州将长江干线规划港口岸线总规模调减约30%(货运岸线调减规模超过50%),并增加污染回收、化学品洗舱、船用LNG加注等绿色配套设施岸线,优化了岸线功能结构。截至2022年,全市取缔非法码头89座,恢复岸线长度9.05千米,复绿面积24.83万平方米;累计搬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船舶及长江干线餐饮趸船70余艘次;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整治,取缔撤除16个,保留规范45个。
![]() |
全省首艘污染物接收船建成下水
为了推进船舶港口污染治理工作,泸州还投资1567万元,建成全市12个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和打造长江上游第一艘船舶污染物接收船,实现所有到达泸州港的船舶“零排放、全接收、全免费”。
通过建造四川省首艘LNG柴油双燃料散货船、重点推进“江海直达”船舶、60米级海事趸船建造等工作,泸州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绿色船舶。目前,泸州全市109艘600总吨以上船舶建设了船舶岸电受电设施,实现船舶在停泊、作业中清洁能源上船使用。全市150艘船的所有舷外直排管系进行了盲断或铅封,杜绝船舶污染物直排。
通过大力发展铁水联运、公水联运等多式联运,泸州打造了多条绿色运输精品航线。2022年,泸州还拓展发展了泸州—太仓、泸州—上海等精品航线。通过加密蓉欧—泸州港班列,泸州全力确保铁水联运量年度增幅达到15%以上。
![]() |
古蔺财湾散货码头,为当地煤炭资源提供水运服务
跨区域合作:共同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近年来,泸州坚持把良好自然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最独特的竞争优势,大力实施生态环保攻坚行动,2017年泸州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泸州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决贯彻《长江保护法》,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好客的市民与回来的红嘴鸥、白天鹅共同构成长江岸边靓丽风景。长江一级支流清溪河从曾经的“臭水沟”蜕变成“惠民河”,建成四川省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
![]() |
水上服务区
为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泸州还强化与毗邻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合作,共治生态环境、共护蓝天碧水,共同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泸州市携手云南昭通、贵州毕节、遵义等地,以参与制定《四川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为突破,合力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开启依法保护赤水河之路。在联合开展执法的基础上,协作开展环境评价、环境整治、应急管理、环境监测等工作。
泸州还与重庆市江津、永川等毗邻地区建立应急联防联控机制,积极开展“川渝共护濑溪河”专项行动、大气污染治理帮扶行动,探索构建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