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的田野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遂宁市船山区推出“巨型水稻”项目

2022-09-26 17:44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 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坚持规划引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提升农业质效、深化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培育乡村经济新业态。遂宁市船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要求,推出“巨型水稻”项目。

据悉,今年在河沙镇梓桐村试种120亩“巨型稻——湘巨1号”,同时结合巨型稻特性在田内养殖家鱼80亩,实现稻鱼共生。该项目由园区提供技术及资金支持,河沙镇梓桐村村集体专合社组织实施,带动附近农户就近务工经济发展,推动村民致富增收,进一步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巨型稻——湘巨1号”是由中国科学院夏新界研究员团队与新春农业公司合作研发培育出来的一种新型水稻,主要有3个特性,第一是成本低,一斤的巨型稻种子能种一亩地,而普通的水稻种子得两三斤。第二是巨型稻长得高、产量高。巨型稻株高可达 2 米以上,较普通水稻高出1米左右,根深叶茂,个高体大,茎粗抗倒,产量高,米质优,单穗最高实粒数达到500粒左右。巨型稻是运用传统育种技术培育而来,为非转基因水稻。巨型稻成熟时,籽黄叶绿。庞大的巨型稻秸杆富含营养,可用来制作优质青贮饲料,一亩地能产生3吨左右的巨型稻秸秆。第三是提高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巨型稻巨大的个子,禾下乘凉,为水产与蛙类等动物提供荫凉栖地,特别适合开展稻田高效生态种养,大幅增加农田的产出,高效优质、生态环保。

今年九7月以来,遂宁遭遇连续高温,正是水稻抽穗灌浆期,对今年水稻的产量存在一定的影响,九月遂宁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专家对“巨型稻——湘巨1号”种植基地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经过田块选定、现场收割、称重、水分测定、扣除杂质、产量计算等环节,“巨型稻——湘巨1号”完成了700公斤亩产的预期目标,是普通水稻450公斤的1.56倍。预计今年“巨型稻”基地可实现水稻产量84000公斤,收获家鱼4000斤,村集体增加收入17万元,解决附近村民20人就近务工,平均增收3000元。(供稿:遂宁市船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