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新闻网消息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3周年暨世界读书日之际,广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收到一名人民海军老兵赠送的特殊“大礼包”。
“我曾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第一代‘中国人民海军’气象兵。我想把我的‘心血’捐赠给退役军人事务部门。”2022年4月22日,广汉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大厅走进来一位手拄拐杖但精神抖擞的老兵,提了一袋子的“宝贝”,他一件一件讲述,如数家珍。
原来,这位“宝藏”老兵叫代世礼,1935年出生于广汉县三水镇,1953年还是学生的他积极响应中央军委建立“人民海军”的号召,“投笔从戎”应征参军,成为第一代“中国人民海军”中的一员。由于当时我国的气象事业颇为落后,为发展新中国航空事业,担负起人民海军保卫祖国领海的使命,代世礼于1954年被分配到黄海之滨的威海卫基地海洋气象台,加入夺取海防制空权、制海权的战斗队列。那个时代“人民海军”的武器装备,只有在海上,二、三级风力条件下才有作战能力。特别是在1955年1月,代世礼与气象兵战友们,日夜辛劳,为解放“一江山岛”战役前线作战总指挥张爱萍将军提供准确气象依据并取得胜利,“一江山岛”战役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第一次跨海协同作战。该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海军”夺得了海防制空权、制海权的伟大胜利,洗雪中国百年“有海无防”的耻辱,“人民海军”气象度过“无米之炊”,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也更上一台阶。1956年苏联归还旅顺口后,海军威海卫基地防务扩大,代世礼作为气象骨干进驻前哨地区,被选派去位于山东省荣成县誉称“中国好望角”的成山角,为防敌人登陆,随身配备五四木把冲锋枪一支,子弹四盒(200发)、手榴弹4枚,是陆军一人携带的1-2倍,成为名副其实的战斗员。随着国家第一个五年建设规划胜利完成,1958年退役回到家乡广汉。代老兵清楚地记得:“1958年9月4日,从广播里听到,从报纸上看到,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人民海军战士的血汗没有白流,我高兴得一夜睡不着!”
![]() |
由于在部队坚持不懈地学习,代世礼回乡赶上四川高考,考入西南民族学院师范专修科史地专业学习。1960年高校毕业响应号召,西登“世界屋脊”,出关到雪山草地,雅砻江畔,为砸碎农奴制度参加到康藏高原民族工作者、开拓者行列。在文盲之区,开创甘孜州雅江中学,填补康藏高原、关外无中学教育的历史空白。1976年调回广汉依旧为党的教育事业做贡献,他坚持一贯军人作风,服从组织分配到当时广汉边远的乡区连山公社等地任教,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并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并授予优秀教师奖章”等多个荣誉,直至1995年退休。
“退休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记叙《风雨征程》(上、中、下)约100万字,从‘娃娃兵’到‘古稀’之人时代照片100幅,留给后人。”代大爷说,“我还写了《风雨征程》续编(一)(二)即退休后的经历,还没印刷出来。我只是想用我自己这一生亲身体验的艰难历程,来告诉后辈们,创业难,祖国从一穷二白到今天取得这样的成就实属不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代老在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之际撰写的《第一代气象兵生活纪实》还被选中编入《永远的蓝披肩》(人民海军报社编)。
广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代世礼老兵一生兢兢业业,退休后笔耕不辍,把骨子里的军人本色、红色基因展现得淋漓尽致,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他赠送的书籍、手稿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都要一一拜读,他开创性的工作精神正是我们新时期广汉精神‘敢想敢干敢担当,争先争优争一流’的实际体现,我们要把他的典型事迹广为宣传,引领广大退役军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为广汉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广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廖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