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湖,开湖啦!

2021-10-26 10:26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兴隆湖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10月25日讯(记者 张宇)10月25日,工作、生活在兴隆湖周边的市民欣喜地发现,四川天府新区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围挡已经拆除,市民们可以直接来到兴隆湖边亲水游玩。

兴隆湖

站在兴隆湖畔“湖水天共成一色”,遥望龙泉山脉郁郁葱葱。本次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在完善提升水生态的同时,还结合市民、企业意见,丰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绘就了一幅鱼翔浅底、草长莺飞、碧波荡漾、人在画中的大美公园城市画卷。

走进兴隆湖畔,碧蓝的湖水将天际的阳光、云朵兀自地一点点揉进水面,水鸟贴着水面飞翔,远处的小野鸭“扑哧”一声钻进水底,圆圆的水纹扩散开来,水草随水波任意摆动,湖水时不时发出“咕咕”低语。

兴隆湖

“蓄水后的兴隆湖真清呀,你看,都可以看到水底的草木,太漂亮了。”兴隆湖社区居民许琴忍不住拍照发朋友圈。

在兴隆湖岸边玩耍,一花一草一物都经过精心设置,蜿蜒的生态绿道、如“掉落湖面的一本书”美誉的湖畔书店、聚集高技术人才的成都科学城、以潋滟湖光为背景的露天音乐会……兴隆湖的多重风景真的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从事计算机工作的安磊,在兴隆湖畔工作已经3年了,他说,今天的兴隆湖,湖面平静,水波清透,四处郁郁葱葱,可眺望远山,是他期待的样子。开放以后,每天吃完饭,他都会在这里散步,心情开阔,这一年的期待“没有白等”。

提升后的兴隆湖有哪些“新花样”?

在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这一过程中,天府新区引入多位“技术顾问”。提升方案得到了天府新区管委会总规划师匡晓明,公园城市色彩总规划师宋建明,天府新区水生态建设总顾问张饮江,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湿地保护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袁兴中等各行业权威专家多次指导。清华、中科院、川大、哈工大、重大等高校以及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新区本土专家等对方案进行反复论证。

袁兴中表示,兴隆湖水生态综合提升工程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一个整体生态系统设计,按照生态工程学、湿地生态学以及生态科学技术原理,实施了一系列要素、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全链条设计及修复。

地形设计方面——兴隆湖的生态修复不仅仅对湖岸地形做了精细化的处理,而且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整个湖底做了地形设计和地形的修复,因此,如今的兴隆湖不仅水面、水质洁净,不同区域的水面还呈现出不同色彩。

兴隆湖

林水一体化设计方面——在兴隆湖平静的水面之下,水泽、草泽、林泽形成了有机的生态序列,它们优美和谐共生。

打造完整的、多维的食物网结构——沉水植物可以在水下形成复杂的生态空间,从而维持了水生动物的良好生存,加上水鸟等动物的加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多维的食物网结构。它们不仅可以保证兴隆湖水的自净功能,也保证了兴隆湖的生物多样性。

湖心岛的生态修复——天府新区不仅仅对湖心岛做了地形的处理,同时根据湖心岛的高程、与水的关系配置了植物群落以及蜿蜒的弧形岸线等设计,使得湖心岛的生物越来越丰富。

城市安全防护方面——突出汛期防洪调蓄安全功能,大力增强导洪沉沙能力,强调上游至下游纵向空间的生态连通性。通过上游完善分洪工程、中游建设导洪槽和沉沙池、湖区构建排洪渠和多样地形的方式,有效增强了洪水和泥沙控制,提高了城市安全防范能力。

环兴隆湖水岸各具特色——天府新区按照城市和水体之间界面生态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进行了多带、多功能、多维的设计和修复。

兴隆湖

可复制、可推广,为中国城市湖库生态修复提供样板

“我们预测,今年冬季兴隆湖的鸟应该会非常多,不仅仅是数量多,种群数量也会增多。”袁兴中表示,兴隆湖是人与自然协同共生之湖,是人和自然的一次友好合作,兴隆湖的整体生态系统设计,无论是指导方针、修复策略还是修复的技术模式,都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它为中国城市湖库生态修复提供了一个样板。

兴隆湖是一个生命喧嚣的世界,在这里,不仅水中有鱼有虾,岸边还有工作有生活。

“生态兴则文明兴”。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是筑城聚人之根,亦是美好生活之本。

从生态到产业、从产业到生活,得益于诸多科学治理手段同向发力,蜕变后的兴隆湖不仅会成为集防洪、生态、景观等多重功能于一身的“天府绿心”,还将为地区注入新消费、新生活、新经济的不竭活力,织就出一幅幅人城境业、诗意栖居的动人生活场景。产业集聚、鸟唱蛙鸣、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兴隆湖,昭示着天府新区正阔步迈向公园城市发展的新时期。

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