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周鸿)从无到有,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就“长”出了五色“花瓣”,不得不感叹“西昌速度”。
如此快速的建起攀西农特产品智慧运营中心,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今后又将发挥哪些作用?为此,四川新闻网记者专访了西昌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忠文。
![]() |
凉山州是我国同纬度地区日照时数和总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赋予凉山农产品“早、优、丰、稀、特、绿”的优势和特点,孕育了凉山苦荞茶、马铃薯、花卉、葡萄、石榴、苹果、脐橙、青花椒、烟草、蚕茧等丰富多样的农产品,铸就了“大凉山”特色农产品优质、错季、绿色、生态的独特品质。
这是“大凉山”特色农产品的优势,然而优质的农特产品没有在市场上形成竞争力,没有更好的给凉山的种植户带来应有的效益,原因出在了哪个地方?
“大多数都是种养殖户自己跟采购商进行对接,双方在价格与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供需双方还可能出现违约的情况,权益得不到保障;种养殖户对市场不敏感,可能存在盲目扩大生产造成损失,或产量太少,挣不到钱等。”李忠文直指当前面临的系列问题。
于是,攀西农特产品智慧运营中心应运而生。为了能让该中心尽快的服务凉山发展,在保障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全体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施工。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我们很多同事把办公地点都搬到了这里。”李忠文介绍,这也说明了大家对攀西农特产品智慧运营中心的期望。
如今,一座开着五色“花瓣”的农特产品展示中心已经全部完工,目前正在开展装修的后续工作。展示中心里设有攀枝花、西昌、冕宁、会东等展示馆,有的展馆已经上架了不少的农特产品。
据了解,攀西农特产品智慧运营中心主要由产业融合园区、中央大厨房、仓储物流中心和会展中心五大板块组成。项目完全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形成农产品展示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农产品集散中心、电商运营中心、农产品冷链仓储中心、快递物流配送中心、净菜和熟食加工配送中心、科研培训中心、供应链金融中心、产品检测中心10个子中心。实现农特产品展示、交易、集散、仓储、物流、电商、供应链金融、加工、包装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中心,形成基地到商超的直接对接和高端服务,实现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有效助推攀西地区高质量发展。
攀西农特产品智慧运营中心对于采购商来说,就是一个大的农特产品仓库或者说是超市,在这里,他们可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农特产品并购买;对于当地供应商来说,这里就是他们一个大的销售平台。采购商不用再去田间地头找货源,而供货方也不需要四面八方找买方,双方只要通过攀西农特产品智慧运营中心就能达成安全放心的交易。甚至不需要到现场,供需双方就能实现线上交易。
“我们还可以提供市场信息、金融、物流、仓储等系列服务。”李忠文介绍,让供需双方的信息实现对称,保障双方的权益;在供需双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为双方提供担保,向银行贷款;为采购商存货、发货等一系列的服务。“我们最终的目前就是让大凉山的农特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卖得多、卖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