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西昌】小树苗 大产业 西昌油橄榄变身乡村振兴“金果子”

2021-06-25 21:28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李举涛)57年前,周恩来总理在云南海口林场亲手栽种了一株由阿尔巴尼亚引进的油橄榄树苗,从此拉开了中国引种油橄榄的序幕。

57年后,这株小小的“洋橄榄”已生根发芽,不仅绿遍长江流域,还成为西昌乡村振兴路上的“金果子”。

打破瓶颈

建成首个国家级油橄榄基地

孟夏6月,四川西昌现代油橄榄产业园区西溪里花园,花果飘香。500多公里开外,成都游客刘芮一家被吸引而来,玩得不亦乐乎。

“了解了油橄榄的历史,看到了树上结的橄榄果,喝到了唇齿留香橄榄茶,也买到了正宗的橄榄油护肤品。”刘芮感慨,“真是不虚此行!”

油橄榄原产地中海地区,有近6000年栽培史。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倡导下,我国从阿尔巴尼亚引进1万多株油橄榄苗木试点种植,由此拉开了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序幕。彼时,西昌开始零星引种栽植油橄榄。

然而,由于当时良种、栽植技术缺乏,我国引种栽植油橄榄的状况并不理想。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我国油橄榄产业几经起落,逐渐走向衰退。

谁来打破中国油橄榄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1998年,以“中泽公司”为核心的西昌油橄榄站了出来,致力打造千亩现代化油橄榄产业园区。

国际交流,行业交换,企业购买……20多年来,园区通过多种渠道,持续不断从地中海原产地区西班牙、意大利、以色列、希腊等十多个国家引进油橄榄品种。同时,自主运用遗传学、生物学、分子学、基因工程等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目前,园区油橄榄品种达到235个,占全球油橄榄品种总量的1/4,种质资源保存量、良种选育量均居国内行业之首。”中泽公司北河基地管委会主任黄勇满脸自豪地说,西昌市现代油橄榄产业园区已成为首个国家级油橄榄良种基地、国家级油橄榄种质资源库,也是全球“夏雨型”气候条件地区最大的油橄榄种质资源库。

三产共进

释放乡村振兴强大引擎

龙头引领,产业带动。如今,园区的良种良法技术体系已经在长江流域10个省市广泛推广应用。特别是在西南地区,通过良种推广、技术支撑、收购保障,辐射带动农户种植油橄榄20余万亩,提供农村人口就业岗位6万余个。

在脱贫攻坚战中,西昌油橄榄同样功不可没。自2016年以来,园区积极通过油橄榄产业链,在凉山昭觉、喜德、会理、会东、宁南、普格等县的贫困地区,以“龙头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建立了12个油橄榄产业扶贫基地。全州境内种植8万余亩,带动贫困户6000余户。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就近安排基地务工和利润分配,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逐步走上产业致富路。

园区还与中科院、四川农大、省林科院等十余家院校合作建立油橄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西班牙索福集团、中国平安等院校和企业合作,研发出衍生产品四大类76种,涉及食品、日化品、文创品、主题民宿、餐饮等。

走进园区产品展厅,各式各样的橄榄油、橄榄茶、橄榄皂、橄榄护肤品、橄榄小食等琳琅满目。这些“西昌造”橄榄系列网红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

园区农文旅融合的篇章也十分精彩。这里不仅有油橄榄种植观光区、科研生产区、水上休闲娱乐区、游客服务区,也有油橄榄主题花园餐饮区、民宿体验区、油橄榄博物馆展示区等,亮点十足,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现在园区已经成为了西昌人民日常出游的后花园,也成为了周边村民休闲、活动的中心场地。”黄勇说,园区每年游客接待量可达1万人以上。

一二三产“火力全开”,“产学研、林文旅、游购娱”齐头并进,一个集科研种植、加工制造、文旅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油橄榄产业园区振翅腾飞,成为助推西昌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未来愿景

打造中国油橄榄产业“种业芯片”

而对于油橄榄的未来,西昌也已有了新的打算。目前,西昌市已将油橄榄产业列入“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将结合生态林修复和低效林改造,发展油橄榄10万亩,使之成为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的重点产业。

另一方面,西昌也看到了发展油橄榄产业对我国粮油安全的战略意义。

“据统计,我国橄榄油年消费量为5万吨,但85%以上依赖进口。”黄勇说,为端牢我们自己手中的“饭碗”,西昌将利用油橄榄基因资源优势,打造中国油橄榄产业的“种业芯片”。

具体而言,中泽公司已牵头制定关于长江中上游发展油橄榄产业规划。除四川凉山州以外,我国长江中上游可用于油橄榄种植的非耕地达2000万亩,预计可带来3000亿元产业价值,发展前景十分喜人。

还有好消息传来:前不久,中国天通卫星研发团队已来园区,前期考察油橄榄太空育种事宜。

小橄榄,大能量。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西昌油橄榄将大有可为,可盼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