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百万粉丝”、“10万+”如何制造?四川这份重磅报告为你揭秘!

2020-11-27 11:30 来源:四川发布
编辑:陈荞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1月27日,由省委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省大数据中心、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指导,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四川发布主办的“微政四川──2020政务新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过去一年来,四川政务新媒体矩阵有何变化?未来新媒体融合发展方向又是什么?会上,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延君发布了《2020年四川政务新媒体融合发展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介绍部分核心内容。

政务新媒体整体发展如何?

深度融合和“新闻+政务、服务”的新模式逐步建立

据悉,《报告》分为2020年全省政务新媒体整体发展概况、全省政务新媒体TOP 100榜单和分析、全省政务新媒体双微影响力排行、年度优秀案例及点评,以及展望和建议五大部分。由省委网信办、省政府新闻办、省大数据中心以及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指导,四川发布联合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结合清博大数据编撰。《报告》以我省54个省直部门、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以及教育、文旅、公安、生态环境、交通、人社、司法、市场监管等系统职能部门为分析对象,共计1210个政务微博、1535个政务微信账号样本,观察周期为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

《报告》数据来自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平台,通过对各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形成活跃指数、传播指数、互动指数、政务指数,并参考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在突发事件和热点事件中及时应对发布权威信息、与网民密切互动等多项参数的分析,得出政务新媒体账号影响力指数排行榜。

通过分析全省样本发现,2020年,我省政务新媒体整体发展稳步提升,紧密围绕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舆论引导、网民互动几大定位,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表达创新为依托,以服务人民为核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等重大中心工作、信息公开上力挑重担,勇于创新,探索和逐步建立起政务新媒体深度融合和“新闻+政务、服务”的新模式。

百万粉丝、10万+文章如何制造?

热点事件及时回应、新颖形式发布政声、明确定位为民服务

据悉,在政务微博方面,1210个政务微博号累计总粉丝量约5533.29万个,较去年增长966.66万个,将近千万,增速达21.2%,为上一年度增速的1.87倍。全省21个市(州)政务微博总粉丝量达到1327万,占比24%。这反映出市(州)粉丝群体数量大,内容受关注度高。

今年我省政务微博进入“百万粉丝+”的账号有9个,分别是@成都发布、@成都共青团 、@四川共青团、@四川文旅、@平安成都、@成都人社局、@法治四川、@新都资讯、@四川公安。这些头部账号全年平均发稿量超12000条,是总样本量均值的8.5倍,全年平均转评赞为260多万次,是总样本量均值的50倍,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自身定位准确、信息表达新颖、重视用户互动和网民口碑良好。

在政务微信方面,共发布稿件70.92万篇,比去年增加了17万3000多条,增长了32%,四川省政务微信在稿件发布量上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情况。在影响力方面,2020年全省政务微信总阅读量为10.03亿次,比上一年增加了4.88亿次。

2020年,四川政务微信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10万+爆款文章,共有48个政务微信生产出了797篇10万+文章。和去年相比,“10万+”文章数量增长了638篇,账号增加了9个,说明政务微信发展成效显著,其中头部账号主要集中在党政宣传、公安和教育领域,排在前四的是四川教育发布、天府新青年、成都发布、西昌发布。综合分析这797篇“10万+”文章,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一是及时准确、公布信息。二是明确定位、为民服务。三是权威发布、引导舆论。

县级融媒体和政务新媒体融合发展情况如何?

我省县(市、区)一级政务微信整体声量不高

据介绍,目前,四川全省的县(市、区)一级政务微博共开通157个,政务微信有176个,全省县级政务微博总粉丝量约为964万,比去年增加了近90万;单个账号平均粉丝为61416。

在发布量方面,全省县级政务微博发布总量为39万2516条。单个账号年均发布2500条,日均发布7条;全省县级政务微博总转评量为455万6938次,总点赞量为1554万2546次。

县级政务微信账号共有176个样本,全年共推送224885篇微信文章,平均单个账号年均推送1278条,日均推送4条;日均发布量大于5条的账号有37个,占比21%。在县级政务微信文章阅读量上,单篇平均阅读量为1289次,有约40%(71个)账号单篇平均阅读量超过1000次。这说明,我省县(市、区)一级政务微信的整体声量还不高。

四川政务新媒体发展有啥特点?

新产品、新渠道、新平台、新思路助推发展

“根据前面的主要数据和观察到的主要内容,我们用四个‘新’字来概括2020年四川全省政务新媒体的整体发展特点。”陈延君在发布报告时概括,一是内容产品新,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决战脱贫攻坚等工作中,全省政务新媒体强化内容策划,用短视频、MG动画、长漫、系列网络剧等更新形式、形态的内容,将政务公开、政策解读工作形象传递。

二是服务渠道新,今年,四川全省政务新媒体严格落实国办要求,利用微博、微信等主要政务新媒体平台,以及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公积金、社保、医保、税收等民生服务方面拓展更多渠道,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的能力,成效显著。

三是模式平台新,2020年,我省政务新媒体融合整体优势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务新媒体与县级融媒体深度协同,成为社会治理新途径、服务群众新平台。
四是政务新媒体管理的新思路。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以季度为单位开展全省抽查,公开通报抽查情况,明确指出存在问题。各地各部门也认真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积极运用政务新媒体进行政务公开、舆情回应和政务服务等工作,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创新社会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

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 周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