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内江89岁老人创作25万字微刻巨制

2020-11-17 12:3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王斌 记者 熊强 文/图)11月13日,在内江市经开区壕子口街道内铁社区高迅波老人的家中,高迅波小心翼翼地将微刻作品从一个包中取出,一层一层拆开保护纸,这件耗时21个月创作的微刻作品展现眼前,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全书25万余字,借助放大镜勉强才能看清字迹

 该作品长30厘米,宽20厘米,全书25万余字被他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刻在了峡石的正反两面,记者只能借助放大镜勉强才能看清字迹,作品标题为隶书,正文为行草,字迹清晰、线条流畅、布局均匀,“这些字最大0.5毫米左右,最小仅0.2毫米左右。”高迅波说,创作这件作品我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看到底能够刻多小的字,刻多长的作品。 

 其实,早在两年前高迅波就开始构思创作一件微刻巨制。2019年初,社区干部送给了他一本2018年5月由学习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高迅波拿到这本书阅读后,立刻有了创作的冲动,“这本书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高迅波说,是一本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领会的重要辅助读物,每个人都应好好学习。

2019年3月,高迅波开始创作前的准备,计算字数、谋篇布局,“每一个章节、每一段的字数都需要精确的计算,整件作品布局才可能完美。”高迅波介绍,“其中还包括刻多大的字。”

 随后,高迅波从众多石材中,挑选了一块优质的峡石,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打磨、打蜡处理,确保平整润泽、不开裂。

在这之前,高迅波创作的微刻作品最多是三万多字,而这件作品不仅字数多,而且字更小。为此,他专门制作了刀尖更为锋利的小刻刀。

利用上午和晚上时间创作, 一天最多只能刻300~500字

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利用上午和晚上的时间创作,“我一般从早上6点过开始刻,直到吃午饭,这个时候清静,头脑也清醒。”高迅波告诉记者,“晚上也要刻上两三个小时。”

为集中精力创作,高迅波都是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到了吃饭时间,老伴也忍去打挠他,“我都习惯了,一叫他就会影响他。”妻子刘德芳告诉记者,今年疫情发生后,高迅波半年时间就没出门,天天都刻他这个东西。

 一天,高迅波最多也只能刻300~500字,而每刻一句,他都必须熟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刻错行或刻漏字。中途休息,他都用红笔准确标记,以便再次创作时准确无误。

 “这件作品真的费了好大工夫!中途有几次都想打退堂鼓了,但最后我还是坚持了下来。”高迅波说,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想把这件作品作为生日礼物献给我们的党,以此表达一个普通百姓对党的感恩之情!

据了解,高迅波老人自上世纪40年代末开始从事微刻创作以来,已先后创作了上百件微刻作品,其中微刻作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被张大千纪念馆收藏,他还被评为2018年度内江市“践行十爱·德耀甜城”爱学习十佳典型人物,微刻创作成为他晚年生活的精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