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记者 李举涛 摄影报道)9月7日,“一年看变化”首批天府旅游名县集中采访报道活动峨眉山市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上,峨眉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峨眉山景区管委会主任吴小怡介绍,峨眉山市成功创建成为全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一年多来,深化做好“文旅融合、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全域旅游”四篇文章,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节点崛起。
![]() |
文旅融合
创建产业新品牌
文旅融合方面,目前,峨眉山市已基本形成“一桶水、一瓶酒、一杯茶、一盅汤、一展会、一套拳、一台戏、一首歌、一根针”的“九个一”文旅产业新体系。
其中,“只有峨眉山”戏剧幻城已市场化演出,成为游客夜游活动新选择和打卡圣地;保乐力加威士忌工旅融合项目按4A级景区加快建设,预计今年内一期可建成投产;以茶旅融合为特色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嘉峨茶谷正在丰富旅游业态,5个茶旅融合示范点各具特色,南部禅茶康养基地初现雏形,竹叶青川茶主题文化园正在积极打造中;医美康养项目莎蔓丽莎、峨眉山城西南康养项目(华西医院)已全面开工建设;借助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知名酒企,联合研发“名山+名酒”文创产品;创新开展文化与自然讲堂、研学直播等活动,推出朝圣祈福二日游、行愿福佑三日游、问道养心三日游产品。
![]() |
匠心打造朝圣禅修、武术寻源、康疗养生、品茗论道、鸟瞰峨眉等五大精品文旅路线,文旅吸引力、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2019年,以文旅为龙头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6%,创历史新高。
扩容提质
焕发景区新活力
扩容提质方面,峨眉山市坚持景城一体、协调发展理念,统筹推进金顶、千佛顶、万佛顶“三顶合一”、金顶观音殿、僧寮房、零公里停车场、万年寺索道维修、川零公路、木太路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通旅游大环线,不断丰富旅游业态。
![]() |
![]() |
目前,峨眉山市计划新建“张沟—四季坪”“四季坪—万佛顶” 2条旅游索道,已通过省住建厅专家评审,正向国家有关部门报批。落实《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启动“景区总规”第三次修编,引导4500余名原住村民生态搬迁下山,景区环境承载能力逐步恢复提升。
深入实施“绿秀峨眉”行动,完成嘉峨大道多彩通道建设,新增营造林7.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5%。投入3.3亿元提升基础设施,修缮景区公路、游山步道120公里、规范停车泊位620个、更换旅游标识标牌3000余个;出台史上最严“景区旅游秩序整治规定”,常态化开展景城联动执法,严惩旅游行业乱象,严管旅游市场秩序。
景城一体
实现建管新突破
景城一体方面,峨眉山市充分整合景区品牌优势和城市要素优势,促进山城布局协调衔接、产业配套互补、设施资源共享,推动山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促进道路相通、给排同网、景点互连,实现规划一体。
![]() |
举办了第五届旅投会、第六届旅博会、第八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等赛会活动;成功取得第九届、第十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举办权,成为首个“四连办”城市。峨眉山上榜中国最美六大山川,频频亮相中外媒体,国际知名度、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2019年,入境游客18万人次、增长34%。
着力推进旅游驿站、旅游厕所、自驾车营地、绿色停车场等一批公共配套建设,新建成一批城市口袋公园,实施“引青进峨”、“引大济峨”工程,做活峨眉山“水文章”,着力营造生态宜居景城环境,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不断提升,“近悦远来、主客两宜”的城市环境初步形成。
全域旅游
引领发展新格局
全域旅游方面,峨眉山市深挖“儒释道食茶武药”七大文化,发现文化资源6173处、旅游资源2510处,创新开展生态康养指数普查,持续取得十余个点位数百个生态康养“氧生度”指数,为全域旅游提供了资源支撑。
![]() |
围绕全域旅游规划,布局打造娥眉山居、悠然南山、古镇风情三大民宿聚集区,建设峨秀湖、峨眉南山两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南翼新城道路骨架、张沟旅游公路,把环峨眉200公里产业大道建成为“最美乡村旅游公路”。
今年以来,峨眉山市挂图推进重点项目44个,总投资约739亿元。开工建设悦榕庄酒店项目,“会宗书院”将于9月底前面世。全速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峨眉山国际生态养老度假小镇,营造田园牧歌式生活乐园。
以创新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助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为重点,统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改革工作系统集成。紧紧围绕推动打造重庆、成都、乐山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金三角”,与川渝两地重要景区建立游客互送机制,着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居休闲、康养度假、禅修静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