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最强民力”,守护北门平安

2020-06-01 15:5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宜宾6月1日讯(陈亚兰)“来,曹文江,把锁拿过来。”深夜,江安县公安局水清派出所民警胡应彪带领乡村治理员和义警正在巡逻,为防止非机动车被盗,他们会给路边未上锁的车子加一把U型锁,贴上领取车辆的温馨提示。这把“警民连心锁”是派出所在基层社会治理、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中采取的一项便民小举措。

水清镇位于宜宾、泸州、自贡三市交界,115.8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近10万群众,是江安县经济发展副中心,水清派出所将“维护辖区稳定、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推进社区治理”与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融为一体,打造出江安“基层社会乡村治理样本”。

党建引领,筑牢最强创建枫桥根基

派出所党支部围绕“发动‘最强民力’,守护北门平安”的党建品牌,建设“四个铁一般”的队伍,在“创枫”路上载誉前行。2019年荣立集体三等功、被市公安局命名为“最强支部”;2020年,在战疫中率先成立“青年抗疫突击队”,10名同志荣获“江安县优秀抗疫青年突击队成员”称号,4名民警、2名辅警受到表彰,抗疫工作成效受到川台专访报道。

民力共享,凸显社会治理善治实效

在全省率先推行“乡村治理员”改革试点,通过本地选聘,落实薪酬累加,做到公安主管,延伸了警务触角,被写入全市公安机关派出所高质量建设三年规划。

成立由退伍军人、被盗农户、村组干部等自发组成的“橙竹义警”,设立女子义警中队,协助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治安巡逻等工作。

联动本地企业,抽调安保力量组成“企业安全联盟”,每月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提高能动性,做到“平安不出事”。

三建共享,密织立体防控智慧网络

党政主建,在城镇搭“天网”,在乡村建“雪亮工程”,在中小学幼儿园安装视频监控及一键式报警装置。

群众自建,在重点场所、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等地自费安装监控系统、“两车天眼”,创建“手机一键报警”、开发“预警村村响”、增添“电视遥控报警”、架起“村村通”小喇叭,实现智能防范。

公安专建,“无人机巡防”实时对重点区域动态管控,建设“智能安防体验区”,购置自助户政业务终端机,实现“网上办、自助办、随时办”。

社区警务,搭建警民和谐的连心桥

彭秋涛是水清社区的社区民警,推行社区警务后,小彭从以前的“下社区”变为现在的“驻社区”。派出所以“社区小彭”工作室为范本,在辖区的3个责任区建立警务室,实现了“1民警+1辅警+N名乡村治理员、橙竹义警”驻点模式,派出所满意度测评从全局第五名上升至第一名,做到了老百姓的“急”事能办“早”、“小”事能办“好”、“大”事能办“了”。

警务前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里”

“服务不缺位”,派出所设立流动警务站,在赶集日派员到群众中间,提供户籍咨询、开展安全宣传、接受求助。

开展线上线下服务,在“江安公安”微信公众号设立“微户政”栏目,建设“一站式政务服务点”,实现“异地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

落实矛盾纠纷“三不出室”,乡村治理员和义警队员收集的苗头纠纷不出“乡村治理员室”;民警在工作发现的小纠纷不出“社区警务室”;其余较大矛盾不出“公调对接室”。2017年以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29起,调解成功率达98%,辖区未发生一起因民转刑、越级上访事件。

踏歌回望,初心可笃,水清派出所在创新乡村治理体系的路上,走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乡村样本”,继续谱写出江安水清的枫桥新篇。